随着何家人逐渐靠近禁城,街道上的人群愈发密集,甚至都开始有些拥挤不堪了。
然而,尽管如此,人们的步伐依然坚定地朝着同一个方向(禁城)迈进。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前行,何家人终于抵达了禁城附近。
到了禁城附近,禁城门口已是戒备森严,一群荷枪实弹的轮子士兵严阵以待,维持着现场的秩序。
只见禁城门口,同样有轮子士兵在仔细检查每一个准备进去的人,他们的任务不仅是确保人员的安全,更是要防止有人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受降仪式现场,以免造成破坏。
何家四口人也不例外,他们来到禁城门口,接受了轮子士兵们的严格检查。
轮子士兵们仔细查看了何家人携带的物品,确认没有任何潜在威胁后,才放行让他们进入禁城。
进入禁城后,何家四口按照指示牌的指引,穿过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廊道,终于来到了泰和殿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四九城市民如潮水般涌向禁城,他们都渴望亲眼目睹这令人振奋的历史时刻。
此时此刻,午门和端门的内外已经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古老的禁城在阳光的映照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场景可谓是空前绝后。
由于何家四口人出门较早,他们幸运地占据了一个靠近泰和殿的有利位置。
何大清感慨地说道:“还好我们出门早,不然现在恐怕只能被挤在午门外头了。”
何雨柱听了何大清的话之后,又看了看眼前黑压压的人群,便附和道:“是啊,爹,您瞧这乌泱泱的一大片,少说也得有几十万人吧。”
何大清点头表示认同,接着又担忧地说:“这么多人,等会儿散场后回家恐怕也是个大问题啊。”
时间转眼间就到了上午 8 点 20 分,泰和殿广场上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华国北部受降代表、十一战区长官孙钢头以及盟国观礼代表和四九城的党政军要员们正陆陆续续地抵达泰和殿台阶下的广场。
孙钢头笑着向四九城的民众们挥手致意,然后毅然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台阶。
在观礼百姓如雷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孙钢头等人缓缓踏上了泰和殿的台阶,每一步都显得庄重而有力,仿佛承载着整个国家的期望和尊严。
终于,孙钢头走到了泰和殿门口,他就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礼貌地邀请盟国观礼嘉宾以及四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