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胥吏(第1页)

这次恩科是沈一贯亲自主持,对这个杨守勤大加赞赏。还把杨守勤的文章拿给王鼎看,洋洋洒洒数千字结果王鼎基本没看懂。

沈一贯心中鄙视了一下王鼎,这一点王鼎就远远不如万历皇帝。

然后沈一贯不得不给王鼎一一解释。

状元卷中谈到了治理国家的十条建议——

1、严格选拔和考核各级官吏。

2、不让耻辱的言行招摇过市。

3、广开言路,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

4、培养教育官吏,抓好教育。

5、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罚。

6、加强军队建设,严格军人的遴选条件。

7、消除积冤,安定民心。

8、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9、明辨功过,奖罚分明。

10、大小官吏,都要自觉。

文章写的文绉绉,引经据典,没有沈一贯的解说,王鼎根本不明白说了什么。

这次参加恩科的四百多名举子,全部被王鼎取中了为进士。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收到消息的举子捶胸顿足,就算是王鼎的进士也是进士啊!

进士多难得啊,每三年取中三百人,每次考试都是六七千举子参加考试。多少举子终其一生也考不上进士?

这次取中的进士不管成绩好坏全部留在六部学习,不过王鼎给沈一贯的意见是,等着度过这段时间,六部人手充足了,这些新的进士们全部都要到地方基层历练,以后没有从地方逐级历练过的官员一律不得进入阁和担任六部主官。

而且王鼎提出了官员进修学校的概念,官员的每一次晋升,调整新的工作岗位,都需要到进修学校学习一段时间,进修学校主要是教授数学,管理学,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样既可以快速提高官员水平,也可以淡化万历皇帝在国家的影响力。

这让沈一贯对王鼎刮目相看,真想不到王鼎会提出这样的意见。

现在大明中央的很多官员确实缺少地方历练,对下面的很多具体工作都不是很了解。

很多进士从来没有过地方管理经验,一下子担任一地主官,很多时候不得不依靠师爷和地方胥吏才行,导致地方官府黑暗,世家大族横行。

在古代,限于落后的通讯手段和交通条件,皇权要想深入基层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正所谓“皇权不下乡”。

又因为官员的任职基本是回避自己家乡,新选派到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