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到一半说不出口,根本无从问起。
就好像光武帝耗尽了龙气,以导致后世之君命绝的较早。
其实这病那病的,在洛阳并不少见,大臣们时常抱恙。
但事发生在天子身上,哪怕是个小喷嚏都不小。
更何况是当场累倒,足以举国哀悼祈福。
另外,太医治疗皇帝,哪怕太医知道明天皇帝就要嗝屁了,大臣询问时,太医依旧会闪烁其词搪塞。
比如灵帝快咽气的那日,大臣们焦急抓着太医问。
太医说吉人自有天相,结果没过几个时辰就驾崩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新君还未坐上龙椅的时候,皇帝快不行的消息传开,必有歹人作乱。
不是太医不想说,而是一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要求他们别乱说。
然后逞着老皇帝还有一口气吊着,赶紧做布置,等到新君坐上龙椅,再宣布老皇帝驾崩,朝廷便完成了一次过渡,就算有乱子,不至于伤及国本。
所以哪怕郭嘉信里写的再好听,都没有天子当场晕厥,足足昏迷两日多更震撼人心。
在没有亲眼看到天子活蹦乱跳的出现前,不管人家说什么,都得做好准备。
准备下一秒宫中传来噩耗。
除此以外,天子秘密入京,也能说明很多事。
至少在朱儁的视角下,刘辩就是救治百姓过程中染了恶疾急症,随时可能咽气。
高顺是个面瘫,深吸一口气后,抱拳道:
“有我高顺在,无人能伤害天子,我这就进宫保驾,告辞!”
张辽也知事态紧急,不再多问,转身要跟上高顺。
朱儁突然喊道:“慢!”
两人停下脚步转身,朱儁撑着桌子站起来。
“老夫希望二位将军能知大义,除了保护天子,皇子韶那边也要注意……若天子真有什么不测……”
朱儁的拳头捏紧,最后一句话怎么都说不出来,咬了许久的牙,才道:“全力主张催促渤海王就藩。”
说完朱儁就脱力的坐了回去。
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渤海王刘协是先帝骨血,深得先帝喜爱。
在此危难关头,他选择了话都不会说的皇子韶。
张辽高顺两人不用多说,他们是刘辩所提拔,就算真有大变故,还有少主在。
若是少主有多位他们或许还需要站队纠结,但一个熟都不熟的刘协……只要少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