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阵子,刘辩陷入沉寂状态,坐看各种事态发展。
北方各州才子在聚集,连南方也装模作样的有所响应。
朝廷的军队在凉州取得大捷的消息传遍四海,南方一下子就老实许多,大司农荀攸成了忙人,南方郡县欠下的赋都交了上来。
河南尹张昭不同于前几任,他的理念似乎是抓举孝廉?
反正如今在大张旗鼓的搞考试,引起不小轰动。
司隶校尉满宠则是在重修汉律,如今的他可以动手做他想做的事了。
平准令糜竺更忙,他玩了三出大的。
其一,给商人普及印刷术,带他们赚钱。
其二,在洛阳试点推行收商税,朝廷抽两成进口袋。
最后就是奇思妙想的给洛阳所有的残障人士、无所依者做了个登记。
之前连年的战乱,让这个数字多达数千。
然后糜竺就将这几千人摆在那,哪家工坊、商人能领走五个,就可以减免赋税。
领走十个,他去协调要地要工匠。
领走二十个,一系列优待策略及荣誉牌匾、头衔……
总之,操作下来,当天就有一千多人被领走,他们身体有残缺,但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清洁打扫等工作。
糜竺的声望大了,有人将他尊称为糜菩萨。
糜竺不敢居功,到处说是天子的仁德。
这件事所造成的影响不小,虽然只针对了残疾者,但民心却通过这一件小事聚拢,凝聚力增强。
新的尚书台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政务处理速度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日投票通过的决议,回去后必须执行。
否则全程不发一言随波逐流的满宠,可不是个花架子。
今日尚书台格外热闹,热闹到三公及两位上公都来了。
尚书台大殿的布局有着很大变化。
两边依次排开对坐席位,中心有单独的位置,最上方还有一尊席位空置,有着特殊寓意。
右侧依次往下是太傅王允、司徒卢植、司空蔡邕,及一部分三公九卿。
另一边大将军皇甫嵩领头,其次是太尉杨彪,再之后坐着剩下的部分人。
尚书令荀彧被众人包围,居中协调处理政事。
小小的尚书台,如今成为整个大汉的大脑,所有决策都要经过这里,一旦通过便通令全国。
连刘辩的动作都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