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总舵主与帝国勋章(第1页)

“两年多以前,我就曾对近卫军的将士们说过,勇武乃是强军的基础,可以决定战斗力的下限。

但是战斗力的上限,却是手里的兵器和火器。

那个谁曾经曰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才有了我大明皇家制造总局,以及兢兢业业的诸位科研工作者汇聚于此。

我呢,不喜欢讲太多场面话,也不希望咱们制造总局沾染那些讲废话的习性。

今日来此,自是为了庆祝,同时也希望尔等尽快熟悉环境,使制造总局这台庞大的机械尽快发动起来。

期间但有任何技术问题,我也希望尔等竭忠尽智,一同去攻克,而非敝帚自珍。

同时倘若对制造总局现有制度、或者某项技艺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皆可报于制造总局下辖四局之局座。

倘若因你的建议或意见,使制造总局攻克了某项难关,或者使生产效率等得到提高,制造总局将一次性给予一千两白银及以上的奖励。”

制造总局由于并非正式衙门,而是类似后世国企的性质。

是以,张世康对于制造总局辖下机构的职称名字定的格外随意,比如工农局、火器局等四大局管事的叫局座。

而四大局辖下的各式工坊管事的叫督主,其中船舶局辖下的天津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管事的叫舵主。

制造总局的高层组织形式与和联胜商会类似,乃是由宋应星、毕懋康、王徵等七名理事构成,遇重大事项,七人理事会参与投票表决。

当然与和联胜商会一样,张世康对制造总局的一应事务拥有决定权,这主要是为了把控大方向,毕竟两个新兴的庞大机构也只是刚刚草创。

当然,张世康也为自己取了一个响当当的职称名字,以对标和联胜商会的话事人,这个职称名字叫总舵主,意为大方向的掌舵人。

所有的匠人都认真的听着张世康的讲话,两年时间,使绝大部分匠人相信,面前的这位年轻人从不说诳语。

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张世康的构想在不断往前推进。

去年年底的时候,制造总局虽然还未搬迁,但张世康所言的奖项已经开始执行。

其中一名火枪三级匠人因为找到了更好的燧石,从而降低了遂发式火枪的哑火率,最终得到了一千五百两的奖励。

玻璃工坊一位二级玻璃匠人,因为改良了玻璃制作工艺,解决了玻璃生产过程中的气泡问题,最终得到了一千两的奖励。

制造总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