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各位科学家们,很高兴见到你们。”
当莫洛托夫还在克里姆林宫里苦苦等待斯大林的答复时,德国那边,由爱因斯坦受汉斯之托主导的核武器开发计划——“柏林计划”(Berlin Projekt)终于踏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看看参与这项计划的成员阵容:
与爱因斯坦一起写下“爱因斯坦—西拉德信”,对曼哈顿计划的启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Leo Szilard);
在哥廷根大学时期被汉斯亲自招募,从而没有返回美国,而是留在祖先的故乡——德国(奥本海默出身于德裔犹太人家庭)的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
与奥本海默一样,在奥匈帝国出身、经汉斯说服渡来德国,以“约翰·路德维希·冯·诺依曼”(Johann Ludwig von Neumann)之名活动的年轻天才——约翰·冯·诺依曼;
丹麦的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以及他的学生、同时也是纳粹核武器计划“铀工程(Uranprojekt)”核心人物的德国核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
不久前在波兰以国葬礼下葬的居里夫人的长女,继承了母亲天才血脉的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和她的丈夫、同时是居里夫人的弟子——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Frédéric Joliot-Curie);
随着拉罗克的影响,意大利也开始了对犹太人的迫害,恩利克·费米(Enrico Fermi)为了保护犹太人妻子,在爱因斯坦的建议下也投身于德国阵营......这些在学界早已声名远扬的星辰,如今悉数汇聚于此。
“想必爱因斯坦博士已经向诸位说明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在法西斯势力之前抢先开发出核武器,以此阻止他们。”
汉斯话音刚落,听到“法西斯”一词,奥本海默、冯·诺依曼、玻尔等犹太裔科学家手上都不自觉攥紧了拳头。
在座的,没有人不知道法西斯对犹太人犯下的残酷暴行;也没有人对此能无动于衷。
爱因斯坦之所以挺身而出,率先领导柏林计划,原因便在于此。
“当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