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落日,暮鼓声声。
安禄山播乱大唐江山,恶贯满盈,终至死于非命,享年五十五岁。
安庆绪与严庄听得宫内再无声息,知道皇帝已死,当即入内。命李猪儿挪开床榻,挖了一个数尺深坑,以带血毡被裹着安禄山尸体,连夜埋在坑中,并诫令宫中严加保密。
次日清晨,严庄拿出早已拟好诏书,对百官宣告说皇帝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军国大事皆由国师处分。
闪回结束。安庆绪继承帝位,尊安禄山为太上皇,数日后方宣告太上皇驾崩。
因改年号载初,诏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
史载安庆绪乃安禄山次子,生来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骑射功夫一流,在历次大战中皆能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便为其父麾下大将。
至此虽然得以篡位为帝,却因生性懦弱,说话颠三倒四,更无称孤道寡之乐。
严庄遂不令安庆绪跟大臣见面,自己身兼御史大夫,又封冯翊郡王,独揽军政大权。并大力提升将领官职,安插心腹,以此笼络人心。
便在洛阳宫变同时,叛军与唐兵在并州却激战正酣。
至德二年正月,燕将史思明、蔡希德发兵十万进攻太原,企图由北道夺取灵武。
此时李光弼奉唐肃宗之命,新任太原留守,加上自己所带来五千精兵,城中只有军士不满万人,且半为疲弱之卒。
诸将听闻史思明即将攻城,皆大为恐惧,便向主将献策,须严防死守,筑墙抗敌。
李光弼不以为然,说道:太原城方圆四十余里,如今叛军十万大军兼程而来,三两日便可兵临城下,此时才修城墙,如何来得及耶!只能空耗人力。
于是从容分兵派将,安排已定,只等燕军前来。
果然到第三日辰时,只听战鼓隆隆,又见尘土飞扬。史思明前锋大军已至,四面围城,逼近城墙扎下营寨,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声势浩大。
李光弼见燕军近城下寨,心中早有计较,一面安排滚木擂石一应器械防御固守,一面暗命掘子军从城中挖地道通到城外,只一天一夜便挖到燕军大营之下。
史思明当日安营,休息一夜无话;翌日五更传餐,天明便命架梯攻城,势在必得。
李光弼早有预备,在城上四面安装大量石炮,喝令一声:发石!
斗大巨石便如石雨落入敌人军阵,刹时击毙大量叛军。
李光弼又见叛军冒石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