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用指尖,轻轻摩挲着叶片。
那叶子摸着就跟以前碰过的不一样!
不是那种薄薄的嫩叶,而是厚实的带着点韧劲。
叶面滑溜溜的,像抹了层油。
周安心里头跟明镜似的,这些绝不是什么小玩意儿。
就凭这叶子的厚实劲儿,复叶的数量,最少也得几十年打底!
周安蹲在地上,手指一边点一边数。
细数下来,不多不少正好二十株。
他心里头那股子热乎劲又涌了上来。
二十株,听着不算多,可这是野山参啊!
老辈人常说,这东西是山精,娇贵得很。
对水土、光照挑剔得厉害,旁边的树多了少了不行,土太肥太瘦也不行!
能在一个窝点,见着两三株都算烧高香。
在同一个地方,同时出现20株野山参的概率极低,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如果不是系统的欧皇体质加成的话,压根不可能!
普通村民把整片山找一遍,都不一定能找到20株年份这么好的野山参。
挖参这活,看着简单。
实则比绣花还精细,非常费时费精力。
稍不注意,碰断一根须,这参就“残了”。
整株参的品相就跌了大半,价钱能差出好几倍去。
这活急不得,得一点点来。
先得用细木棍,小心翼翼扒开周围的土和草,确定参的范围。
然后一点点剔土,一圈圈扩土,跟“考古”似的。
如果是特别珍贵的人参,挖一株可能就要一两个小时。
就这二十株参,怕是得在这儿耗上一整天,说不定还得搭个夜。
周安以前挖人参时,是拿着小锄头一点一点慢慢挖。
可今儿不同了。
他搓了搓手,把指尖慢慢伸过去。
指尖刚触到野山参的叶柄,然后口中默念“收回”。
下一秒,就见那整株野山参,“嗖”地一下没了影。
原地只留下个坑,还带着点泥土腥气。
“嘿嘿,取出!”
他心里意念一动,摊开的手心,立马就多了样东西。
巴掌长的野山参躺在他掌心,褐黄色的主根胖乎乎的。
身上布满了细密的环纹,一看就有些年头。
那些须子白生生的,根根分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