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守成之君,赵恒(第1页)

【宋真宗赵恒,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原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即位后更名为赵恒。】

【他是一位关键的“守成之君”,但其“守成”的方式既有务实明智的一面,也有虚荣消极的一面。】

“怎么连赵恒都来了?”

“泰山封禅他配吗?”

唐玄宗李隆基心中恼火,一掌拍在桌案上,咬牙切齿地说道。

看看宋朝之前泰山封禅的都是谁?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还有他唐玄宗李隆基!

这是何等的含金量?

结果到了宋朝,宋真宗赵恒拉了泡大的。

导致明朝朱元璋和朱棣都不屑于去泰山封禅了......

这样的臭鱼烂虾,也配称为明君?

【赵恒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也就是968年,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母亲为元德皇后李氏。】

【他最初的名字并非赵恒,而是经历了多次改名,反映了他在皇室中地位的变化。】

【他的继位并非一帆风顺,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因同情被逼死的叔父赵廷美而发疯被废。】

【次子赵元僖则深受宋太宗喜爱,被立为皇太子,但不幸早逝。】

【995年,在李皇后病重时,宋太宗为“冲喜”,立赵元侃为皇太子,并赐名赵恒。】

【997年,宋太宗驾崩。太监王继恩和皇后李氏密谋,几乎发生政变,企图另立长子赵元佐。】

【幸亏宰相吕端果断处置,力保太子赵恒登基,即宋真宗。】

【即位初期,赵恒勤于政事,任用李沆、吕端、寇准等贤臣。】

【他整顿吏治、减免赋税、鼓励农耕,使得北宋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库充盈。】

【这一时期史称“咸平之治”,是北宋历史上相对清明和繁荣的时期。】

“没想到赵恒的文治还以啊!”

汉文帝刘恒一愣,有些惊讶地说道。

由于先入为主,经过天幕讲解泰山封禅那回事,他还以为赵恒是位不堪大用的昏君呢。

现在看来,也算的及格的明君。

【宋朝立国以来,北方辽国一直是最大的外部威胁,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后,北宋转入战略防御。】

【1004年,辽圣宗与萧太后亲率20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威胁首都汴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