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真的不行啊(第1页)

孝文二十八年,初冬。

朱标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是身体依旧还不错,也没得什么大病。他甚至仍然按时上早朝,然后每天和太子朱雄英一起批阅奏折,制定政策。

倒不是说朱标信不过朱雄英的能力,不肯放权给他。主要是朱标想趁着自己还有精力,和他一起制定政策,尽量考虑到所有的利弊,尽量做到完美无缺。首当其冲的就是朱标之前提过的内阁投票制度和辅政制度。当时朱标只是提出了一个设想,但是现在,父子俩带着众多大臣却把这个设想不断完善。朱标想的是,就算孝文一朝不能实行,也要定下一个框架,然后由朱雄英慢慢实行。毕竟皇帝独揽大权好处是很多,但是弊病也很多。纵观古今,任何王朝政权想要走得长远,都不能只由一人、一个阶级掌权。还是要多听取意见,而且吸纳新鲜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御史于谦由于个人能力,被朱标破格提拔为太子少保,协助皇帝和太子处理朝政,协理军务。从资格上来看,于谦确实有些年轻,所以也有些大臣找到朱标鸣不平。但是朱标回怼他们只用了轻飘飘的一句话。

“你的能力比于谦强么?你有于谦那样刚正清廉么?”

然后,然后就再也没有人抗议了。开玩笑,于谦的能力众人也是看在眼里的,无论是处理政事还是军务,都是绝对的一把好手。清廉?不好意思,一个连喝人家百姓一顿酒都要上报的人,谁敢跟他比清廉。人家于谦的家都是皇上赏赐的,甚至连媳妇也是朱标赐婚。他在朝廷这么久,无论是谁送礼宴请都别他拒之门外,清流官员们便将他视为领袖,但是却没有私下的交情,因为于谦不与他人私下相交,都是公事公办。保守派系的官员们,也就是那边那个喜欢拉帮结伙,按资排辈的人,更是视于谦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却抓不到他任何把柄。至于刚正,满朝文武除了他和少数愣头青,应该是没人敢顶着皇上干了。

于是于谦就顺利地成为了太子少保,当朝重臣。朱标几乎是把历史上亏欠他的全部都给补回来了。但是于谦也没有让他失望,他用事实证明了,一个人能够名垂青史,被万人赞颂,自然是有他的原因的。

傍晚时分,朱标用过晚膳,仍旧在奉天殿里办公。但是太子朱雄英却坐不住了,他来到朱标的面前,小声说道。

“父皇,您现在年岁已经大了,您还是别如此操劳了,这里有我和众位大臣,您还是休息一下吧!”

听到朱雄英这么说,朱标也才缓过神来,然后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些酸疼的眼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