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峰彻夜未归。
夏禹发去的询问只得到对面一句言简意赅的回复:“安全,勿念”。
夏禹将手机屏幕按灭,他望向窗外,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晨曦艰难地穿透笼罩严州的薄雾。
“唐叔,先回旅店吧”,夏禹开口,两人原本计划在出租屋接应,王燕和柳熙然在旅店,若是谢云峰出事,自己和唐秋能作为缓冲位,迅速商量出下一步行动。
两人窝在出租屋里休息的潦草,夏禹睡的也是半梦半醒。
“李队那边有消息吗”?坐在沙发里的唐秋点了根烟,声音低沉。
夏禹摇摇头,刚要说话,手机再次震动起来。是李成。
“小夏”,李成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行动后的沉稳,“明暗两条线都启动了”。
“两条线”?
夏禹听对方声音,便知道又是彻夜未眠。
“嗯,明线是我这边动作很快。联合安监、环保、劳动监察的‘安全生产暨企业规范化建设联合大检查’已经铺开。重点宣传对象就是兴隆集团旗下的模范单位——包括那家石灰厂。 我们对外宣传的口径是,兴隆管理规范,安全达标,要作为标杆企业邀请同行业其他单位参观学习”。
李成的话却锐利,“在这种‘树立典型’的背景下,对石灰厂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就顺理成章了。检查团规模不小,声势要足”。
夏禹立刻明白了李成的深意。这样,“兴隆”那边即使收到风声,第一反应也会是“脸上有光”,或者觉得这是官方要推他们当典型,警惕性会相对降低,至少不会立刻联想到是针对张建国或谢家的事情。
“对,这就是‘明修栈道’”。李成肯定道,“检查团里安插了我们可靠的人,会对所有‘重点岗位’员工进行‘例行’谈话,了解工作状态、技能掌握、是否存在困难等等。张建国作为资深技工,自然在‘重点’之列”。
“而且,为了表彰其‘模范带头作用’,我们还会在检查过程中,临时给他一个‘优秀工人嘉奖’的小仪式。 这个‘嘉奖’有两个目的:一是让他短暂地暴露在相对聚焦的视线下,观察他和他周围人的反应;二是给他施加一层心理暗示——他受到了官方一定程度的‘关注’。这层关注,可能成为他内心动摇时的一根稻草”。
“暗线呢”?夏禹追问。
“‘老赵头’已经就位”。李成的声音压得更低,“就在石灰厂工人下班必经的那条巷子口。王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