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天下纷乱,罪在何人?(第1页)

建安二年正月的帝都洛阳,空气中飘荡着血腥、焦土和草香混合的气息。

太微宫前的广场上,一万禁卫军甲士列阵如林,戈矛在初春的阳光下泛着冷光。

刘岱按剑立于三出阙最高处,猩红大氅在风中猎猎作响,脚下玉阶尚存未及清洗的血迹。

“董卓废少帝之时,卢公当庭抗辩,险些被董卓杀害,后被罢官,只得避难上谷郡军都山。袁绍起兵反董时,请卢植为军师,初平三年,郁郁而终。”

“也就是说,在董卓率甲兵上殿之时,废除天子之时,在场诸公竟无一人敢当庭抗辩吗?”

当时的刘岱,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没资格上朝,不知道中间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

而在场的众人,依旧是沉默以对。

场上鸦雀无声。

三公九卿、文武百官,这些往日里趾高气扬的朝廷重臣,此刻却如同受惊的鹌鹑般挤在一起。

他们的朝服依旧华美,冠冕依旧庄严,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惶恐。有些人甚至不敢抬头直视刘岱的眼睛。

刘岱大概也猜得出众人的想法。

这种事,大汉朝廷发生过不止一次,他们见多了。

远的,有霍光废除昌邑王刘贺的帝位,改汉宣帝刘询。

近的,有权臣梁冀鸩杀汉质帝,参与拥立冲、质、桓三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

这些人,早就习以为常了。

如果连这都忍受不了,怕是根本不可能活到现在。

刘岱冷冷道:“士孙公,你继续。”

士孙瑞道:“董卓的第二大罪,便是鸩杀太后、少帝。”

刘岱道:“无故弑君,的确罪不容诛。还是那个问题,可有人当庭抗辩,或者当众表达不满?”

士孙瑞道:“太傅杨公曾上书大骂董卓悖逆之事,被董卓下狱,几为所杀,多亏原司徒王允及尚书蔡邕求情,才保住一命。后御史台三十三名御史集体于太微宫前死谏,被董卓活埋于三出阙前。”

“那便请杨公进入太微宫中!”刘岱轻轻点头:“士孙公,继续。”

“鸩杀少帝。”

“罪无可恕,诸位还是如同之前,但凡有过丝毫反抗者皆可入太微宫中。”

钟繇缓缓走进宫中。

“无故擅杀大臣宗亲。侍御史扰龙宗拜见董卓时未解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甚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