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朝堂的公卿百官抒发了心中郁气之后,刘岱便放走了他们,让他们去关东投奔天子刘协,和曹操相爱相杀。
这是贾诩的计策,刘岱思考片刻后,便同意了。
不论天子还是群臣,都不是简单之辈,给曹操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比如说衣带诏事件、五凤楼事件......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曹操已经攻破了荥阳城,将天子迁徙至豫州颍川郡的许县。
当然,这些人刘岱也没全部放走,而是留下了几个,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荀攸和钟繇。
荀攸,字公达,颍川荀氏嫡子,是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堂侄,历史上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
荀攸才智过人,谋略超众,为曹操统一北方大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曹操对荀攸极为器重,评价很高,曾说:“忠正密谋,抚安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钟繇,字元常,颍川钟氏家主,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官至太尉、太傅,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
历史上,曹操封钟繇为侍中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使得关西诸多军阀无不心服。
这二人皆是大才,刘岱自不会放过。
于是刘岱直接将二人征辟,他任命荀攸为军师、军谋摶、行军长史,钟繇为门下督、从事中郎。
二人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欣然领命。
如今的天下大势,在他们这样的有识之士眼中,可谓初见明朗的端倪。
最后能得天下者,最大可能的便是骠骑将军刘岱。
第三日,
太微宫中,刘岱召集随行文武百官,商议军务。
虽然刘岱已经不把天子和朝廷放在眼里,但他没有坐在天子的龙椅上,而直接坐在了三独坐中司隶校尉的位置上。
在这汉末三国时代,皇帝与公卿百官是坐而论道的,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而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此三官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彰显皇帝对这三职的特别尊崇,突出其独立于常规官僚体系。
刘岱本身便是司隶校尉和尚书令,坐在这里本身便是最为合适的。
骠骑将军府随行文武走了进来,分坐刘岱两侧。
程昱率先起身开口道:“主公,今早传令兵来报,魏延将军已率一万关西军接手虎牢关,洛阳盆地已尽归我关西之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