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控制室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铭和那个投影模型上。
"'鲲鹏'利用的是一种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李铭用激光笔示意舰体底部与巨大机翼,"当一个飞行器在非常接近地面或水面的高度飞行时,机翼下方的气流被压缩在机翼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高压气垫,产生额外的升力,同时大幅减小阻力。"
投影切换到一个动态模拟,展示了气流如何在"鲲鹏"底部和水面之间被压缩,形成支撑整个平台的"气垫"。
"简单来说,'鲲鹏'既不是在水中航行,也不是在高空飞行,而是在离海面几米的高度'掠海飞行'。它利用地效原理,可以以极低的能耗获得惊人的升力,同时保持极高的速度和稳定性。"
李铭环视众人,看到了他们脸上震撼的表情,继续解释:
"这种飞行模式有几个革命性优势:首先,速度惊人,'鲲鹏'的设计巡航速度为350公里每小时,是最快驱逐舰的七倍;其次,隐蔽性极强,贴近海面飞行的'鲲鹏'几乎不会被常规雷达探测到;第三,机动性无与伦比,它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常规舰船需要数小时的转向和定位。"
现场一片死寂,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在试图消化这些信息,理解它们所代表的革命性变化。
钟主任是第一个开口的,声音微微发颤:"这...这完全颠覆了流体力学和航空工程的常识!理论上我知道地效原理,但将其应用于如此庞大的平台...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工程!"
钱司令瞬间理解了"鲲鹏"对海军战略的革命性意义,激动得双手握拳:"高速、隐身、难以拦截...这不是简单的航母,这是海上的'幽灵堡垒'!敌人的反舰导弹和鱼雷对它几乎无效,它可以神出鬼没地出现在任何海域!"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李铭补充道,"地效飞行状态下,'鲲鹏'的有效载荷能力远超传统航母。它的甲板可以搭载多达120架'夜枭'无人战略轰炸机,形成前所未有的火力投射能力。"
李铭走到一个控制台前,轻轻按下一个按钮,控制室的一面墙缓缓升起,露出一个巨大的观察窗。透过这个窗口,众人可以看到"鲲鹏"的一小部分甲板区域,那里整齐停放着几架"夜枭"的缩小型号,明显是为了测试而特别制造的。
"传统航母需要复杂的弹射和拦阻系统来协助飞机起降,但'鲲鹏'完全不同,"李铭指向甲板,"由于'鲲鹏'本身就能提供稳定的高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