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的早朝,君臣对奏其乐融融。
就在江宁以为能散朝回衙门“摸鱼”时,督察御史李玄站了出来:“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看着这位清流中的“刺头”,在场众人都是一愣,朱由校也眉头微皱,却还是点头道:“准奏。”
李玄一脸正色:“启禀陛下,自我大明开国以来,太祖明文规定,非科举入仕者不得为官。
但如今,吏部尚书杨鹤竟直接从各部衙门抽调官员前往国子监,给学子们教授为官理政之道,想要将这些学子直接培养成朝廷官员!
若是如此,朝廷是不是要连科举制也一并废除?
今后由朝廷自行选派人手培训任职,天下读书人是不是都可以回家种地了?”
李玄话音落下,朱由校脸色难看,杨鹤更是气得火冒三丈,心里暗骂:他娘的,老子求爷爷告奶奶才弄来这么个法子,你居然想搅黄?
说什么也不能答应!
当即跳出来反驳:“李大人说的什么话!
朝廷何时要废除科举了?
又何时要读书人回家种田了?
本官与内阁共奏,请陛下选派官员前往国子监,传授学子们为官理政之道,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为大明出力。
就算想任职,也得通过考核才能出仕,并非什么人都能随意担任朝廷官职!
“至于李大人所说,科举取士乃太祖钦定,此话不假。
但太祖年间,洪武五年曾暂停科举,直到洪武十五年才恢复,长达十年间,期间朝廷采用保举制。
这是为何?
只因太祖发现,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员,除了做文章是好手,对于文官理政可谓一塌糊涂,其中不少人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横行不法,所以才暂停科举!
“如今朝廷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辽饷一案延续至今,牵扯官员数千人,被杀者已有上万人,其中官员基本都是李大人口中的读书人。
他们一个个文章做得好,欺压百姓、贪污受贿、横行不法也是好手!
既然如此,朝廷为何不能另辟蹊径,选拔贤才为国出力、造福百姓?
况且此前陛下已发下明旨,七品以上官员可进行保举,那李大人为何没有保举一人?
还是说,你认识的都是些酒囊饭袋,没有一个有真才实学?”
李玄被杨鹤怼得脸色涨红,当场撸起袖子就要跟杨鹤单挑。
身后一众清流党官员也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