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到五月,长安也正式的进入了夏日。
这个时候长安是一年四季里最美的时候。
中央大街,也就是唐朝时候的朱雀大街,两侧全是各种小商贩。
城外麦浪滚滚。
夏收要开始了,马上有了收成,大家脸上才有了笑脸。
收获的季节就是最美的季节,每个人都透着一股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咬咬牙再坚持一个月,夏收后就能短暂地休息会。
虽然今年的天气依旧不好,老天爷依旧下很少的雨水,所以根本算不上丰收年。
那些水塘里的水都被挑的见底了。
这段时间大家都不忙,都在等着收获。
也在祈祷夏收的时候别下雨。
等到夏收结束,等酷暑来临以后,土豆就可以下地了。
这可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粮食,烤着吃是真的好吃,生一次火,能煮一天的饭。
唯一缺点就是吃饱后饿的快。
夏收前片刻闲,这段时间和年底就是商量娶媳妇嫁女儿的好日子,去大慈恩寺看日子的人都排成长队。
苦心大师被烦的没法,直接把适合嫁娶的日子用大红纸写好,贴在了门口。
可这么做好像并没有什么用,日子是有了,但是两个孩子的八字得测啊。
八字若是不合,光有日子有什么用。
排队的人依旧在排队。
为了解决军户娶亲难的问题,余令也找人在门口贴了告令。
军户完亲去衙门登记,可得十斤红薯种。
有效果,效果一般。
因为该娶亲的依旧会娶,娶不到的依旧娶不到。
这不是人好不好的问题,这已经是这些年来属于大明的根源问题了。
军户娶亲难。
这年头娶亲不是说可以等一等,根本就等不了。
吃的没营养油水少,活又重,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看着像是三十多。
再加上医疗条件等诸多问题……
一旦过了合适的年龄就真的娶不到了。
谁家嫁女不希望女儿能过的好点,谁也不希望看到女儿嫁过去了没多久就守寡。
所以,年纪轻轻就嫁娶,然后生孩子不是大家不懂,也不是大家不知道不好。
而是没办法。
因为这段时间不忙,谭伯长的青楼生意就好了起来,喝茶的多了,听曲的也多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