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无用之物,只要长歌要,政哥就给,在他眼里,这都是不值钱的东西,小黑龙是为了帮他才吃如此大亏,若是如此他还不能完成大业,那就太不应该了。
长歌:吃亏倒也谈不上,只是除了李云龙,也就你能让我如此大方了。
庄子上的事情,长歌交给傀儡打理,带着农家弟子种玉米,土豆,红薯以及后世培育的稻谷,小麦,高粱还有粟米。
好在庄子够大,足足有一千亩地,不然还真不够用。
咸阳城的黔首也都忙着春耕,赊欠的耕牛力气大,还听话,新的农具也非常好用,价格还低,分五年还清,简直跟白送一般。
王绾和隗状到底还是没忍住,把之前在长歌这里换的粗粮,当做粮种换给了黔首们。
长歌知道这事的时候,有些无奈,多亏她没给脱壳,不然得让这两位心疼死。
因为长歌的介入,本该辞官的王绾和隗状,依旧做着丞相,李斯依旧是廷尉,冯去疾依旧是御史大夫,若是他们知道自己本该可以做丞相的,不知会不会恨长歌。
对于这些臣子,长歌的理论就是:活着干,死了算,不压榨出最后一滴血,都不算完。
辞官?辞什么官?只有无用的人才能辞官,还是好好当牛马吧!
新农具经过测试后,以一种恐怖的速度被推广开来,墨家弟子和农家弟子们,也被分配到各个郡县,指导黔首春耕事宜。
李斯随嬴政出巡,王绾和隗状留守咸阳。
两位的岁数都不小了,但精力依旧不减当年,哪怕忙的脚不沾地,心里也是高兴的。
尤其是看到史官,更是卖力气,都想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儒家依旧在编书,法家在讨论秦律如何改,医家忙着给小动物做手术,小说家则以“华夏一体”为中心,创作新的故事。
整个大秦犹如一个新生儿,正在茁壮成长。
楚英和楚雄已经出发,带着政哥的御笔,去广西找赵佗,开拓商业版图。
萧何和刘邦等人,第二日一早便来署衙等着了,蒙犽看到龙佩,把人带到旁厅等候,他自己来禀报。
“陛下,有人拿着墨玉龙佩来觐见陛下。”
“让他们进来吧!”嬴政已经早起处理政务了,听见蒙犽禀报,连头都没抬,一直在批改奏疏。
“唯!”蒙犽领命出去。
不一会儿,萧何等人便进了正堂。
“微臣/草民参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