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再提官农制度(第1页)

大唐的人口等各方面,现在都不允许统治更大的地盘。

只能是用这种办法,先把他们摸清楚,同时也拿到他们国内的各种种子。

如果地理环境适应的话,给百姓添加点餐桌上的东西。

同时,大唐马上就会变成巨唐,周围的国家不管是什么心态,都会使劲的学习。

这种情况下,就避免了前期的文化推广困难。

等过个几年,随着大唐的越加繁华,甚至可能都用不着出兵打他们,他们自己就想加入进来。

这种自然而然的融入,比出兵攻打要好太多了。

没有绝对必要的话,李承乾还是喜欢用比较温和的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完美的接收,不至于从根子上出问题。

不说别的,三天两头叛乱的话,由于大唐的地盘太大,调兵遣将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属于是得不偿失,恶性循环。

在历史上,这种教训历历在目。

就像有些皇帝,会放弃一些到手的地盘,除了他们没有远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年年叛乱,导致入不敷出,自认为放弃更好。

既然已经决定实行多民族政策,李承乾也不在意,大唐会不会有千百个民族。

反正百年之后,除了一些民族风俗,什么都不会留下,他们就只是唐人。

制止了程咬金毛遂自荐后,李承乾又说:“诸位爱卿也不要认为是功劳,就像程咬金一样出口就争夺,好好想清楚!

去倭国挖金矿,要面对的问题非常多,不是那么容易的。

气候问题还好说,朕已经说了,春秋的时候来去就好,从原本的新罗百济那边过去,不是特别远,出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

可除此之外,还有着别的问题!

首先,关于倭国人,他们畏威而不怀德。

占着地利条件,他们可能会出现各种,大家都想不到的战法。

此民族在用阴谋诡计方面,是有天赋加成的。

偏偏为了让他们挖矿,暂时能不杀就不要杀,少一个人就是少一份劳力。

再说一个历史上最典型的典故,当年秦始皇第一次攻打百越,输得有多么凄惨,历史上记载的清清楚楚。

是秦军不够强吗?

地理环境的制约太大,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我大唐只在近海航行,还没有如此远航过,至少没有如此大规模远航过。

海上的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