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棕的重骑兵往东北逃窜到一条河边,想要渡河,再把桥给毁掉,这样定能摆脱追击。
当看到桥已被毁后,他们心底的凉气直窜,险些掀翻了头盖骨。
这是谁干的?
一定是赵安!
他派人抢先一步毁了这桥,而且毁的恐怕还不止这一座。
石城周围河网密布,通行四方主要靠这些大大小小的桥梁和船只。
鉴于船只在长山列岛争夺战中被征调一空,还有去无回。
现在他们能够倚仗的只有桥梁。
赵安把它们都给毁了,是何目的还用说吗?
“这个屠夫!”
“他是想杀了咱们所有人啊!兄弟们,跟他拼了!”
“可恶!他明明只有那点兵马,咱们还要反过来被屠,天理何在!”
“别废话了,杀啊!”
……
看着无路可逃,勒马杀来的重骑兵,赵安剑眉一横,提着长枪杀了过去。
众骑悉数跟上。
没过多久,重骑兵被屠戮殆尽,一个也没逃窜。
赵安又率军返回,大肆灭杀骑马的流寇,至于那些步行的,则是交给守军。
胜负在高棕被杀时已无悬念。
但这场大战花费了数日才结束。
赵家军一直在大开杀戒。
流寇四处逃散,却因桥梁被毁,始终都是围着石城打转。
他们骨子里的倨傲,对中原人的轻蔑,对赵家军的不屑,都随着那鲜红的河水汇到干流,然后鬼哭狼嚎地奔向大海。
赵安还下令以他们的尸体筑了京观。
五六万人的京观是要比鞑子的十万京观小不少。
但考虑到鞑子的疆土、百姓数量和总兵力绝非高句丽能比,所以它在这里显得异常刺眼。
原本在辽东半岛暗流涌动的一些高句丽势力听闻后,吓得肝胆俱裂,自我崩散。
那些高句丽的孩童听说了赵安之名,皆是立即停止哭闹。
这像极了华夏历史上着名的典故——“张辽止啼”。
三国时期,曹魏大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之,甚至还差点活捉了孙权,俗称“逍遥津之战”!
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传奇典故,甚至倭国民间也流传了“辽来来”的俗语。
赵安在此筑京观,势必会对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