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修路(第1页)

曹风不仅仅要兴建县学,更要兴建府学。

他要另起炉灶,培养属于自己的各类人才,以发展壮大自己。

当众人在激烈讨论此事是否可行,以及前景的时候。

首席幕僚陆一舟紧攥着拳头,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色。

他现在已经能够确定。

自家小侯爷所图甚大。

以前小侯爷做的一些事儿或有越轨之处,然总体上尚算稳妥。

可他现在打着兴教化的名义,干的却是颠覆大乾朝廷的事儿。

挖的是大乾朝廷的根!

大乾朝廷名义上是皇帝一言九鼎。

可实际上并不能做到一言九鼎。

这许多事儿,必须权衡各方的利益。

开国功勋军将集团以及由豪族所扶持起来的文官集团对皇帝的权力是一个极大的掣肘。

功勋将门把持着军队,文官们把持着地方。

皇帝虽希望通过举贤才的方式,提拔一些寒门出身的人,绕过文官集团。

可实际上这一条路却走不通。

那些所谓的贤才真正寒门出身的人太少太少了,可谓是凤毛麟角。

时下能读得起书的,皆为家境殷实之辈。

这些人纵使进入朝堂,可也独木难支,很快就会被拉拢进入文官集团。

好在文官集团没有武力,他们虽分享了一部分权力,却也没有能力造反。

皇帝也需要文官集团制衡武将集团。

因此,对于豪门大族子弟在各级衙门中的垄断现象,皇帝只能采取默许的态度。

并非皇帝不愿制衡,而是实在力不从心。

治理天下需要读书人,可读书人都出自豪门大族。

一旦不用这些人,那朝廷就得瘫痪。

因此皇帝对文官集团的人那是既用又防。

总而言之。

文官集团是大乾的两大支柱之一。

如今,曹风意图另辟蹊径,直接培育出身底层的读书人,这无疑是在动摇文官集团的根基。

文官集团的中高层官吏,九成都是从豪门大族里面出来的。

另外的一成虽出身底层。

可想走到高层,也必须得到豪门大族的支持。

得到文官集团的接纳认可。

否则他们想上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现在曹风绕过了他们,自己培养人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