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7。
这是未来天空真正的主宰。
在图纸上,它的机身线条干净而犀利,没有了螺旋桨突兀的转动痕迹,取而代之的是笔直而锋利的进气口与喷管,仿佛一只振翅高飞的猎鹰。
与P-51、A-26相比,它的外形几乎像是跨越了一个时代的产物。
这便是喷气化的象征。
历史上,米格17是俄国第一代成熟的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之一。
它在1950年代初登场,却凭借简洁而高效的设计,横扫了天空。
那对后掠的机翼赋予它更快的速度和更稳定的操纵性,它能轻松突破每小时1100公里的极速,远超所有活塞机的极限。
在空战中,它不再依赖俯冲换速,而是靠喷气发动机的持续推力与高空优势压制对手。
它机鼻装备三门机炮,其中一门37毫米、两门23毫米,每一次齐射,都是毁灭性的轰鸣。
历史上的米格17,曾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西方喷气机激烈对抗,面对米军的F-86喷气式战机和F-100超音速喷气式战机也丝毫不逊色,甚至要略强一些。
米格17毫无疑问是喷气时代的开路先锋,是俄国空军与多国盟友的“第一代天空长矛”。
历史上,我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机歼-5,就是仿制于米格17。
对于此刻的刘科长和周洋而言,眼前纸上的这架机型简直如同未来的幻影。
那是从钢铁螺旋桨,迈向喷气烈焰的飞跃。
不过,他们仍对林壹所描述的未来战机抱有怀疑。
因为从数据上看,米格17的性能参数太过于炸裂了。
刘科长的脑子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P-51野马那种纤细优雅的身影,轻盈的机体在高空翻滚盘旋,凭借速度和机动撕开敌阵的画面。
那已经是他所能想象的战机极限了。
再回想起P-47的性能数据,那头钢铁巨兽靠着八挺重机枪与厚重机身横冲直撞,几乎是空中的装甲坦克。
两者一个追求极致的灵巧,一个强调压倒性的火力与生存力。
刘科长一直觉得,这已经是人类智慧在飞机领域的巅峰之作。
然而眼前这架米格17……
没有螺旋桨,没有庞大的机鼻。
发动机像一条喷吐烈焰的龙息管道,宣示着完全不同的动力方式。
速度,居然突破了一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