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文字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别说在大周末年这么特殊的时间段了。
这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太多,小君我就结合《汉书》、《新书》、《燕书》、《周书》的记载,简单给大家说一下吧。
汉末年,新太祖王莽通过一系列政治操作拔高自己的声望,最终成功篡汉,建立新朝。
新朝天凤六年,新太祖王莽暴毙,太子王临即位,改元地皇,也就是新昏帝。
地皇二年,为镇压天下各地的义军,稳住岌岌可危的局势,新昏帝王临派使者与匈奴联系,在与匈奴众族群达成协议后,引匈奴协助平叛。
汉武帝后期因单于之争分裂成南匈奴与北匈奴的匈奴族群于此时再次联合起来,共同领军剿灭各地叛乱的义军,并在积蓄足够的力量后举兵灭新。
匈奴自此入主中原,建国大燕,华夏大地进入百年沉沦的历史阶段,文化传承几近断代。
直到117年后,也就是燕天命二十一年,周太祖高皇帝柴拓领大军灭燕,于长安城郊外祭告天地后,登基称帝,定都长安,立国大周,建元武涤。
武涤元年,周太祖柴拓诏令全国,收录天下文字典籍,编纂《武涤字解》一书,借此聚拢天下人才,恢复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与郡县制。
这本书收录的文字极全,有的文字甚至有十几种写法,语义也各不相同,这本书传承起往日被弃置的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学习难度,这就是鸿业二文圣改革文字的背景。
当时正值突厥攻势渐强,西北防线岌岌可危,南方叛乱再起,国家有倾覆之危。
鸿业二文圣周庇、陆潜在此时著书改文字之制,无疑是在挑战身为大周立国基石之一的《武涤字解》的权威性,动摇大周的国本,那么他们要面对的局面就可想而知了。】
天幕之下,观星台众人的脸色都难看得很。
简化文字?
这两个老家伙可真敢干啊!
不知道太祖爷费了多大力气、找了多少人才编出来《武涤字解》吗?
或许后世看起来这两人是文圣,是贤才,但是在如今大周的朝堂看来,这两人就是妄图动摇大周国本的反贼,绝不能轻饶了他们!
皇帝柴裕心中也明白诸臣的想法,不过天幕上也说了这两人对老十四的帮助很大,有机会的话还是救一下吧,就算救不了也得扯皮拖几年时间,让这两位把书编出来再说。
尽管夜色已深,但天幕下方的众人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