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寅时三刻。
长安城皇宫外,三百石以上的朝臣皆着皂缘深衣,手持笏板静候宫钥开启。
卫尉属官执戟立于三重阙门下,属官身上的玄甲在晨雾中隐隐泛着灰白色的冷光。
不久后,五更的鼓响穿透了长安城的薄雾,谒者仆射举起铜符,齐声喊道:
“开宫禁——”
八名期门郎合力推开包铜的巨大宫门,宫门前等待的群臣顿时鱼贯而入。
御史中丞立于复道东阶,一边抬眼观察,一边用朱笔在简牍上游走,记下迟到者与衣冠不整者等违反礼法的朝臣。
太常属官引九卿列于殿前丹墀,三公所佩戴的紫绶在晨风中轻晃。
卯时正,执金吾击响建鼓。
黄门侍郎持节而出,展绢帛长吟:“趋——”
八百石以上官员的靴履踏着《永至》雅乐节拍拾阶而上。
殿中侍御史大喝一声:“整冠!”
前排光禄大夫慌忙扶正进贤冠,谒者引群臣分列东西:
三公北向,九卿南面,诸大夫依爵秩退后七尺。
执戟郎振甲跪地,殿角三十六具青铜礼器同时奏响《黄鹄》。
大鸿胪卿清嗓,朗声道:
“陛下临朝——”
百官齐举笏板及眉,跪迎天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柴裕缓步走上乾元殿内台阶,在龙椅上坐定,透过天子冠冕扫视殿内群臣。
只见乾元殿前的丹陛上,三公九卿与一众属官已按品秩列队。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臣有本奏!”
经过今晨的商谈,以御史大夫张汤为首的世家利益集团一致认为,日后的鸿业二文圣已经在民间和寒门弟子中间颇具声望。
若是直接在朝堂上上疏针对他们会犯众怒,惹得一身骚的同时,还排除不了南山二逸这两个罪魁祸首,这不就是做无用功了吗?
于是几人一合计,干脆直接顺水推舟,劝陛下厚赏这两人,之后在他们进京路上做点手脚,制造点意外什么的,到时候人亡政息。
天下人要是想要效仿他们编书改制,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命活到自己简化的文字被推广的时候,杀鸡儆猴嘛,南山二逸正好充当被杀的那只“鸡”。
要是陛下执意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