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天幕的赞扬,兴高采烈的副将李敢前去寻王猛,想要跟他吹嘘一番,只是还没来得及动身,天幕上就开始讲述王猛的事迹。
李敢抬头望了望,只得叹气一声。
“唉,怕是没机会在殿下和王猛面前耀武扬威了,王猛擅军略,吾擅勇武,若论功绩,吾不如他啊。”
【那么,说完李敢的事迹,接下来咱们介绍一下与李敢同为武威王旧部的王猛吧。
《周书·愍帝纪》记载,王猛,字伯威,青州人也。少以勇力闻,膂力绝人,善骑射。
兴国三年,应募从军,累功至裨将。
王猛,字伯威,青州人氏,听这名字就带着「金戈铁马」的气场。
史载他「少以勇力闻,膂力绝人,善骑射」,换算成现代语境,妥妥的山东壮汉,能开硬弓、举石锁,搁现在参加奥运会举重项目都能拿奖牌。
但真正让他名震西北的,不是这身蛮力,而是他在潼关城下玩的「铁血权谋」。
先看他的发迹之路,兴国三年应募从军,从大头兵一路拼到裨将,靠的是实打实的战功。
嘉定元年初,擢安西大将军,镇潼关,屡破突厥,威振朔方。
时关中饥馑,猛开仓赈民,活者数万。
到了嘉定元年,直接被提拔为安西大将军,镇守潼关。
这地儿可是「关中咽喉」,东边是洛阳,西边是长安,北边突厥骑兵随时南下,南边控扼武关道,相当于中原王朝的「西北防盗门」。
王猛到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骑兵把突厥打得找不着北,史载「屡破突厥,威振朔方」,以至于突厥小孩哭闹,家长只要说「王猛来了」,立马噤声。
但这位将军有另一面,那年关中闹饥荒,饿殍遍野,王猛干了件让文官集团直冒冷汗的事——擅自开仓赈民。
要知道,大周仓储制度极严,未经朝廷允许开仓可是死罪。
但他硬是顶着压力放粮,救活数万百姓,这事传到民间,百姓们给他立了「生祠」,却也在朝堂埋下隐患——要知道,动了粮仓就等于动了某些人的「钱袋子」。
真正的矛盾爆发,在于他跟监军秦沃的死磕。
这里得先科普个大周特色,也就是监军制度。
自周文帝一朝起,朝廷习惯派宦官或亲信大臣做监军,名义上是「监军纪功」,实则是皇帝安插的眼线。
这位秦沃,就是权阉李宪的干儿子,此人别的不会,捞钱堪称一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