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接下来要讲的便是周世祖起势的的热血故事了。
当伊利可汗在长安焚帝屠城时,千里之外的辽东却上演了一幕「胡汉共举义旗」的震撼场景。
辽王柴云海用十年时间在边疆织就的「文化经济网」,此刻化作了「诛灭胡虏」的洪流。
咱们现在就来还原一下这场开启征伐之路的殿上之议,看看「偏远藩王」是如何一步一步地逆袭成「天下雄主」的。
《新周书·世祖文襄帝纪》记载,辽王十年八月初,突厥伊利可汗破长安、弑愍帝之讯传至辽东,辽地震骇。
王乃集麾下诸臣、武将及鲜卑、乌桓等部酋长于王府大殿,议决大计。
天佑三年八月,也就是辽王十年八月,一匹快马冲进城内,传来了「突厥破长安、焚天子」的消息。
当时正在稻田视察的辽王柴云海还没从鸿业二文圣逝世的悲痛中缓过来,就传来了这样的噩耗。
史书记载辽王在听完消息后因震惊而不慎跌倒在稻田内,浑身沾满泥污,但他没有时间迷茫了,在亲卫的护送下回到王府后,独自在辽王府内思索了一夜,第二日才下令召集众臣议事。
当然了,辽王也没有特地瞒着辽地百姓,消息传来后,百姓们从「仓廪实」的安稳中抬起头,知道了「汉人皇帝被外族烧死」的消息。
于是乎,市集上的胡汉互市瞬间冷清,外族牧民攥紧了马刀,汉人农夫磨快了锄头,准备随时听从辽王调遣。
先是,王外公萧山率群臣上表曰:「昔高皇帝以三尺剑定天下,今突厥胡骑犯阙,弑君屠城,此诚大周存亡之秋也!臣等受王上厚恩,愿效死力,扶大厦之将倾!」
其舅萧景、萧远亦顿首曰:「辽东士民,皆食大王所垦之粟,着大王所冶之铁,愿随王南下,诛灭胡虏!」
辽王府殿内,辽王的外公萧山领衔上表,称「今突厥胡骑犯阙,此诚大周存亡之秋也」,这话实际上暗藏玄机:
辽王本是大周天子分封的藩王,如今却以「扶大厦之将倾」自居,把辽东从「化外之地」升格为「正义源头」。
「食大王所垦之粟,着大王所冶之铁」,将士民的生存资源与辽王绑定,暗示勤王就是保家园。
在这里也稍稍解释一下萧氏作为母族的战略规划。
辽王的舅舅萧景、萧远二人第一时间顿首请战,强调「辽东士民愿随王南下」,给辽王站台助威。
这对兄弟掌管着辽东最精锐的「屯田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