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潘图袁集内斗(第1页)

【各位观众老爷们,咱今儿继续来聊段藏在冀州胜利背后的暗流。

潘图的红巾军和袁集的世家坞壁兵,表面上是“抗胡战友”,背地里早把算盘打得噼啪响。

史书记载,潘图既并冀州,红巾军至八万,袁集以清河坞壁兵二万来合,然集与诸坞壁主皆世家子,素轻图起畎亩,阴欲制之。

话说潘图拿下信都后,红巾军从几千流民暴涨到八万,袁集带着清河坞壁的两万兵马来“合兵”。

按理说,这该是“汉家子弟联手抗胡”的美谈,潘图有民心,袁集有家底,凑一块能把冀州打造成铁桶。

可您猜怎么着?这俩刚凑到一块,就像油和水,看着混了,实则各是各的道。

袁集那帮人,都是冀州世家子,像什么清河张氏、渤海崔氏啊,祖上几代都是当官的,家里粮仓比信都府衙还大,铁矿、织坊攥在手里,连郡县小官都是他们的门生故吏。

在他们眼里,潘图就是个“运气好的猎户”,红巾军就是“一群没规矩的泥腿子”。

有回开军事会议,潘图刚说要分兵守太行,袁集的侄子袁朗就撇嘴:

“潘帅懂啥?太行八陉哪处该守,哪处该放,咱清河坞壁主闭着眼都能数出来。红巾军连个像样的地图都没有,别到时候把兵放错了地方。”

旁边的坞壁主们跟着哄笑,潘图身后的张武攥着刀把,差点当场翻脸,要不是潘图按住他,那会就得打起来。

下面咱们来看看具体的史实吧。

初,集掌冀州粮储,谓图曰:「红巾军众,耗粮巨,当计口授食,免浪费。」

乃令诸县纳粮皆先入坞壁仓,红巾军请粮,辄以「仓储半充军,半济民」为由,十与五。

时冬寒,红巾军多流民,无冬衣,求布帛于集,集曰:「坞壁织工少,仅足供私兵。」

红巾军冻死者日十数人。

又,冀州铁矿多在清河张氏坞壁,图欲铸兵,集令张氏「按旧例,铁矿仅输州府」。

红巾军所得铁不足五千斤,仅够修旧刃,新铸刀枪十无一二。

诸士族子弟,多居郡县职,图欲征为掾属,皆托病不至,曰:「宁事辽王,不事草莽。」

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袁集刚跟潘图“合兵”那会儿,他拍着胸脯说“粮储我来管,保准弟兄们饿不着”,转头就给各县下了死命令:

“老百姓交的粮食,先拉进咱坞壁的粮仓,红巾军要粮?得按规矩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