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干了这碗恒河水(第1页)

由于大唐减缓了对永昌的攻势,转而与蜀军形成对峙,韩奕得以抽身,委任郝劭武为镇北将军,总览对唐军的北面防线。

而他则与赵阳亲自护送刘阐抵达孟加拉邦,在这里建立新的国都,将重心转移至天竺大地。

有韩奕亲自领兵,指挥作战,又有猛将张兴和赵阳冲阵,韩奕率领八万蜀军一路攻城拔寨,很快就打到了横河中游的巴特拉。

因为蜀军的主力大部分在永昌的郝劭武,沧澜的关天宇,以及姜博宇手里,这支八万人的蜀军,其中有五万人,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杂兵,没有经过多少训练。

而现在也蜕变成了一支精锐。

对待天竺本地人,韩奕同样采取李二凤的策略,以武力驱使为仆从,为劳力,协助蜀军作战。

本来韩奕还以为这个样多少会激起天竺人的反抗,暗中做好了镇压,屠杀,威慑的准备。

可最后韩奕发现他想错了,错得离谱。

天竺人非常温顺,仿佛天生就有奴性一般,只要不逼他们吃牛肉,不当着他们的面杀牛,基本上都不会反抗。

也并不排斥被外人统治,反而非常安分的协助蜀军统治,尽心帮蜀军维持地方。

唯一让韩奕不满的是,天竺人的战斗力,那是真的拉胯,只要让他们参战,不仅帮不上忙,反而还会帮倒忙。

即便派遣督战队,派遣得力大将去整训,效果也不大。

甚至让韩奕在心中下定决心,以后大汉,绝不用天竺人进入主力兵团。

他们只配维护治安。

还有就是天竺的种姓制度,也是让韩奕非常反感的。

且不说这种对普通百姓的极致压迫,是好是坏。

主要是高种姓的贵族,对普通平民的影响太大了,甚至大到妨碍蜀国对地方的统治,以及法规的推行。

韩奕打算等平定整个天竺后,就废除这个种姓制度,推行诸葛陵治理蜀国留下的法规。

他却不知道,天竺百姓之所以这么温顺,最大的功劳就是这个种姓制度,贸然废除肯定要出乱子。

而蜀军的快速推进,连战连捷,也成功引起了天竺国王的愤怒。

暴怒的国王亲率十万大军,赶往巴特拉,发誓要赶走这帮来自东方的侵略者,保卫伟大的恒河。

这里的天竺王国更应该被称为中天天竺王国,统治这大半个恒河流域,是天竺五大王国之一,也是其中最富有,人口最多的一个王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