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杨广一生不弱于人(第1页)

杨昭诧诧一笑,并不把李二凤的奚落放在心上,正经的解释起来。

“先前都是玩笑话,不过我也真劝过我爹,可他认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被骂也是真的。”

“后来我一想,既然劝不住,干脆就往好的方面想,往长远做打算。”

“他不是要开湖造船吗?”

“我就往大了给他开,船坞也往大了建,干脆形成一个产业。”

“我也造船,造商船,民船,客船等等,用来出售。这样前期至少能解决五万空闲的劳力,让他们有地方赚钱,之后也能长期保证一万左右用工,还能围绕这个人工湖和造船厂,衍生一些周边产业,让周边更多农忙过后的百姓,能赚点活钱,改善生计。”

“估计用不了几年,就能形成一个繁华的小镇,既满足了我爹的要求,也能带动地方繁荣,何乐而不为?”

“反正这两年杨家跟着殿下赚了不少钱,留着也不能下崽,不如借这个机会回馈大唐,亏损与否都无所谓。”

杨昭说完,笑着朝李二凤拱了拱手。

李二凤却来了兴趣,若有所思的看着杨昭道:“你仔细说来听。”

杨昭也不隐瞒,当即把心中围绕这个湖和造船业,所做的经济规划毫无保留的讲了出来。

李二凤频频点头。

杨昭虽然讲得笼统,计划却非常庞大,包涵了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甚至还有房地产。

如果真像计划中发展下去,估计还会超过杨昭的预期,不止形成一个小镇这么简单,完全能打造成一个经济区。

至于利用人脉包揽商队的用船生意,李二凤并不在意。

商队虽然也有秦王府一份,但只要船没问题,用谁造的船都一样。

只是杨昭的设想中,关于制造行业太少,也没有运输行业,这就有些不完善。

李二凤开口提点道:“你可以规划一个码头,建造一个大型仓库群,一个大宗商品集散地,正好商船可以通过黄河渭水来这里卸货,然后分流各地,小商贩也可以来此进货。”

“这样一来,各种原材料就会屯放在这里,商人为了运输方便,就会把工坊开办在附近,人流量也会也来越大,酒楼,客栈,货站,镖局这些产业也会因此快速发展起来,到时候这里的繁华程度,估计不会落后于长安城多少。”

“另外,在其他一些水运枢纽地带,也能用这种发展模式。”

说到这里,李二凤停了下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