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最后的薛延陀(第1页)

漠北。

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李二凤率领大军一路向西扫荡,沿途大小部落,突厥残部,不是归顺就是被唐军剿灭。

如今整个草原还保持独立,不肯接受李二凤条件,向唐军投降的,只有西北方向的薛延陀部。

薛延陀虽然是突厥附属,但实力不容小觑,族中可上马作战的勇士不下八万,不久又兼并了铁勒,实力更加强大。

其首领夷男,也是薛延陀少有的明主,即便没有唐军这次出兵草原,他也准备联络大唐,反叛突厥,让薛延陀成为继突厥之后的草原霸主。

本来唐军主动出击草原,夷男还很高兴,认为自己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

可唐军在草原上的作为,却一把打醒了夷男的美梦。

大唐居然不是指针对突厥,而是对整个草原上的民族进行无差别打击。

也不要对草原进行羁縻统治,而是将整个草原的牧民都收为大唐的牧民,进行直接统治。

投降的道路有,可条件等于断掉民族的根本,夷男无法接受。

如此一来,薛延陀与大唐之间只能是敌人,战争必不可免。

有了这个认知,夷男本打算放下反叛突厥的野心,与突厥携手共同抗击唐军,可他的使者还没有抵挡突厥王庭,王庭便已经被唐军攻破。

不得已,夷男只能一边在族中整军备战,一边吞并周围的小部落,壮大自身,为与唐军的决战做准备。

果然。

这一天终于来了。

贝格尔湖畔。

两支骑兵遥遥对峙。

一方是夷男的薛延陀骑兵,人数十万出头,可谓是倾巢而出,聚在一起如同压城的黑云,漫无边际。

另一方则是唐军,人数也在十万左右,其中具装铁骑近九千人,玄甲轻骑两万七八千人,草原仆从军七万人,在兵力上与夷男不相上下。

李二凤一身银甲,骑着白马在阵前一边来回走动,一边偏头看向薛延陀大军,就像在看一群跳梁小丑一般。

眼里没有半点对接下来大战的担忧,仿佛胜券在握。

他没有鼓士气,说些豪言壮语来激起将士们的斗志,也没用劝降夷男的打算。

之所以还没发动进攻,那是想看看夷男会怎么选择。

如果夷男认识到错误,愿意接受大唐的条件,并主动自缚手脚于阵前,向他请降,那李二凤愿意给薛延陀一个投降的机会,也可以饶过夷男的性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