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李定国两蹶名王(二)(第1页)

其实他们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人投降,再收到李定国送来的赵钩人头后,苏烈直接送进了交趾城中,看到赵钩的头颅,交趾太守痛哭流涕一阵后,无奈的下令开城投降。

有赵钩人头开路,苏烈再没受到任何抵抗,岭西各郡县纷纷投降,一路顺顺溜溜的到了苍梧,接管了李定国留下的降军。

而李定国北上之后,给与徐世绩大军对峙的楚军,造成了被前后夹击的态势。

徐世绩对李定国的举动也非常惊讶。

他虽然不知道李定国目标在哪,可如此明显的战略意图,分明是要他配合,给零陵的楚军造成压力。

徐世绩没有半点犹豫,立刻率军逼近零陵,摆出要与楚军决战的姿态。

面对这种情况,为了防止唐军真的对零陵形成前后夹击,好在李定国只有万余大军,威胁并不是很大。

楚国皇帝桓衡经过深思熟虑后,亲自领兵三万驱赶李定国,他认为只要稳扎稳打,不给李定国埋伏的机会,这一万唐军并不能将他怎么样。

为了万无一失,他还重新启用了谢寻为参军。

另外,他之所以亲征,也有稳定零陵军心的意思。

在得知是桓衡亲征,还这么谨慎,李定国一改往日的强势,交战几次无果后,李定国率军退入了山里,把自己陷入绝地,引诱楚军进攻。

随后让薛万军率主力与楚军相持,自己则率领两千五百精兵悄悄离开。

楚军最初在谢寻的建议下,还保持着谨慎,稳扎稳打,一点一点积压唐军的生存空间,可随着时间推移,唐军表现越来越不支,又计算到唐军所带的粮草可能消耗殆尽。

渴望战功,想要用一场大胜来扫清楚国颓势,稳定人心,也稳定零陵军心的桓衡,心态发生了变化。

他想快速消灭这支冒进唐军。

于是不顾谢寻的阻拦,强行下令谢寻率领大军对唐军发起总攻。

谢寻不肯领命,以死相谏,言困兽尤斗,此时对身处绝境的唐军发起猛攻,只会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而唐军身处绝境,却不在战力强悍的时候突围,明显有诈。

加之从李定国伏击越国大军可以看出,此人深知兵法,现在却把大军置于绝地,明显是故意为之,种种迹象表明,李定国另有算计。

可桓衡却不听。

认为谢寻被唐军吓破了胆,过于谨慎,强行要求谢寻出兵。

不过为了防止真出现谢寻说的情况,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