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薪火暗渡(第1页)

南京城的夜,深得如同墨汁泼洒。同治三年的暑气,白日里嚣张跋扈,此刻却偃旗息鼓,只余下湿漉漉的沉闷,粘腻地裹着每一寸砖瓦、每一片屋瓦。

白日喧嚣散尽,六朝金粉之地,此刻竟显出几分难以言喻的萧索与空旷。

偶有巡夜兵丁的梆子声从极远处传来,笃——笃——笃——,单调,空洞,敲打在死寂的街巷上,更添几分寥落。

秦淮河的脂粉香腻被压了下去,空气里浮动的,是若有若无的硝火气、草木灰的焦糊味。

还有一种大军驻留太久后,人畜排泄物与汗水混合发酵的、难以消散的酸腐气息,无声地诉说着刚刚结束的血火鏖战。

两江总督府,这座巍峨森严的建筑群,此刻也沉默在无边的夜色里。

往日彻夜不熄的灯火黯淡了大半,只有几处紧要所在,还固执地透出昏黄的光晕,像垂暮巨兽疲惫睁开的眼睛。

府门前悬挂的灯笼,一边写着醒目的“湘”字,另一边则是簇新的“淮”字,在穿堂而过的夜风中微微摇晃,光影在地上拖曳出长长的、不安的影子,时而碰撞,时而分离。

几个身着湘勇号衣的卫兵,钉子般钉在石阶两旁,面孔在光影里模糊不清,只有腰间佩刀的冰冷金属光泽偶尔一闪。

他们的眼神,不复往日的锐利与彪悍,深陷的眼窝里,沉淀着一种近乎麻木的疲惫,以及一丝难以察觉的、对明日命运的茫然。

一辆青呢小轿,由四个精壮轿夫抬着,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从总督府西侧门滑入,避开前庭的灯火,沿着幽深的夹道,直趋后宅深处。

轿子最终在一处垂花门前稳稳停下。

门帘掀开,一个颀长瘦削的身影敏捷地跨了出来。李鸿章,这位新近崛起的淮军统帅,身着便服,脸上不见丝毫旅途风尘,唯有紧抿的薄唇和深锁的眉头,透出他内心的凝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他抬眼迅速扫视了一下四周,目光在那两盏在夜风中明灭不定的灯笼上停留了一瞬,随即收回,投向眼前紧闭的书房大门。

那门厚重、黝黑,仿佛隔绝着两个世界。

引路的亲兵头目,一个跟随曾国藩多年的湘乡老卒,动作轻得如同狸猫。

他无声地推开书房门,侧身让开,向李鸿章微微躬身示意,眼神复杂,带着一种老家人般的忧虑和无声的托付。

李鸿章深吸了一口微凉的、带着墨香与陈旧书卷气息的空气,抬步跨入。

书房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