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37章 掌灯夜行(第1页)

数日还,还是在养心殿东暖阁里,鎏金瑞兽口中吐出的龙涎香,丝丝缕缕,纠缠着垂落的明黄纱帘,凝滞了本就沉滞的空气。

那份字字如铁、墨迹淋漓的奏折,如同烧红的烙铁,静静摊开在冰冷的御案之上。

慈禧太后保养得宜的手指,正缓缓抚过奏折末尾那力透纸背、几乎要破纸而出的“舆榛出关”、“誓不生还”几行字。

指尖下,仿佛能触摸到滚烫的沙砾,嗅到塞外凛冽的风刀,更感受到书写者那沸腾的、近乎燃烧的生命和破釜沉舟的意志。

每一个笔画都像是用骨血刻上去的,带着铁锈般的腥气。

帘外,几位帝国最顶尖的枢臣,屏息垂手,如同泥塑木雕。李鸿章微垂着眼睑,面上像覆了一层薄霜,看不出喜怒,只有嘴角一丝几乎不存在的紧绷,泄露着内心的不豫。

恭亲王奕欣眉头紧锁,目光在帘幕与左宗棠挺直的背影间游移不定,复杂难言。

太后沉默着,时间在龙涎香的氤氲里仿佛凝固。

她保养得宜的指尖无意识地在“舆榛出关”四个字上反复摩挲,仿佛要擦去那惊心动魄的墨痕。

那口无形的、由文字铸就的紫檀棺木,其沉重的阴影仿佛已具象成形,沉沉地压在了御案之上,更压在了这帝国最高权力中枢的每一个人心头,令人窒息。

终于,她抬起眼,目光穿透纱帘,落在外间那个挺立如松的身影上。

左宗棠身着半旧石青绸袍,背脊挺得笔直,仿佛西北戈壁里一株被风沙磨砺了百年的老胡杨,嶙峋而坚韧。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沟壑,染白了他的须发,却无法压弯他的脊梁。

这老臣的骨头,竟比那紫檀棺木还要硬上几分!

“左卿……” 太后的声音透过帘幕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喟叹,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定夺之力,打破了令人心悸的沉寂。

“……忠忱谋国,其志可嘉。” 这八个字落下,如同定音的重锤。

李鸿章的眼睑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

“着即授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陕甘总督,仍由汝兼署。”

她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帘外几位重臣,语气陡然转沉,带着金石之音。

“一应粮饷、兵械、转运事宜,军机处、户部、兵部会同速议,务期妥实,毋得迟误掣肘!”

“毋得迟误掣肘”六字,字字千钧,如同惊雷在暖阁内炸响,虽不响亮,却在每一位重臣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