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沙土与海图(第1页)

光绪元年深秋,北京城早早浸透寒意。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内,龙涎香沉郁的气味凝滞着,几乎压得人喘不过气。

巨大的铜壶滴漏执着地记录着时辰,水滴落下,嗒、嗒、嗒……每一声都敲在殿中诸臣紧绷的心弦上。

年轻的皇帝光绪端坐于御座之上,面色苍白,稚气未脱的眉宇间锁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沉重,目光茫然地掠过阶下肃立的衮衮诸公,

最终落在御案上一份摊开的折子上——那正是李鸿章关于“暂弃新疆,专注海防”的万言奏议,墨色浓重,字字如刀,将大清疆域划开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诸位爱卿,”光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打破令人窒息的寂静。

“李中堂所奏,事关国本。海防、塞防,孰轻孰重?今日,务要议个明白出来。”

空气仿佛被无形的重锤敲打了一下,嗡嗡作响。

所有目光,或明或暗,齐刷刷投向御座右下首那位身着簇新一品仙鹤补服的身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

他面如冠玉,气度雍容,手中那把素面象牙骨的折扇微微摇动,扇面上隐约可见精细勾勒的北洋水师舰船草图,在这肃杀殿宇中显得格外从容,甚至透着一股成竹在胸的疏离。

“臣启陛下,”李鸿章趋前一步,声音清朗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盖过了滴漏的声响。

“当今天下,变局之烈,亘古未有。泰西诸国,恃其船坚炮利,横行四海,觊觎我中华之心,昭然若揭。东南万里海疆,门户洞开,实为我朝心腹大患!”

他手腕轻转,折扇“唰”地一声展开,那几艘墨线勾勒的舰船图样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如同他心中早已锚定的蓝图。

“筹建新式水师,购置铁甲巨舰,巩固海防,此乃刻不容缓之第一要务!需举国之力,倾注于此。”

折扇在他手中稳定地轻摇,像一面无形的旗帜,昭示着他所代表的那个世界——钢铁、蒸汽、深不可测的海洋。

他话锋一转,语气骤然变得沉痛而锋利,目光有意无意地扫向殿门方向,仿佛在等待一个注定到来的反驳:

“至于新疆……万里穷荒,戈壁流沙,人烟稀少,岁岁糜费朝廷数百万两饷银,犹嫌不足!阿古柏窃据已久,俄人虎视眈眈。此等化外不毛之地,纵使劳师糜饷,勉强收复,亦不过悬军绝域,终成朝廷累赘,徒耗国帑,于社稷何益?何如移此巨饷,以固海防根本?一舰之费,可抵塞外十年之用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