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摊子这边,简陋的木桌木椅上一共坐着五个医师,从老到少一字排开,正有条不紊地给面前的患者把脉诊断,开药方或现场扎针。
定期义诊是岐黄一脉传承百年的规矩,每一个学有所成的族人,每月每人至少要进行一次义诊,无拘地界,无拘身份,并且还要将自己所遇见的脉象和开的药方写成手稿,供后人观看。
不过岐黄医师大多潜心研究医学,因岐山地域宽广,药材丰富,所以他们平常也不甚爱出远门。
若是非要出远门,那一定是为了某棵岐山长不出来,且无比珍贵,非得亲自采摘否则绝不放心的好药材。
所以为了能完成每个月的任务要求外加增添经验,族内年轻人大多会与长辈结伴而行,若遇见拿不准的病症还能及时找长辈断定。
坐在最中间的温岭放下手中的笔,将刚撰写好的药方递给面前脸色蜡黄的瘦弱男人,温声细语嘱咐他用药后的注意事项和忌口。
瘦弱男人感激涕零,连连道谢:“谢谢温大夫!谢谢温大夫!我这病可算有救了!”
温岭笑着摆手道:“记得下个月过来复诊改药方,你先去后边抓药吧,阿情,你带他去找婆婆抓药。”
在他身边,一个穿着炎阳烈焰袍扎着马尾,皮肤略黑但五官甜美的女孩点点头,干脆利落地从凳子上跳下来,抬头对那个男人道:“请跟我来。”
因家族熏陶,岐黄一脉的幼童自懂事起就在与药材接触,从小跟在叔伯长辈身边,用医书启蒙,就连社会实践都是亲自栽种一株药材,就连义诊也绝对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诶,等等阿情,还是我去吧,你在这多看看阿叔他们义诊,别浪费那个功夫。”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忽然插手,抱着温情将她放回了座位上,笑容温和,“你可是咱家天赋最好的了,跑腿这种小事还是交给我吧!”
说着,也不管温情在身后如何喊“堂兄”,他拉着那个瘦弱的男人一溜烟就跑了,那敏捷的动作气得坐在摊位左边的前任岐黄族长,如今的温老头差点没把住脉。
“这混小子!从小就不是个老实的!居然还敢借机偷跑!等回去看我不把他关在房里抄三天《本草》!”
温岭也没想到侄子会突然来这么一出,尴尬一笑,劝慰道:“阿雅志不在此,且于医道实在无甚天赋,父亲还是随他去吧。”
毕竟温雅是真的没天赋,从小到大家里长辈哪个不是教了他那么多年?可对方在十岁那年还是认不清人参和商陆,当时还差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