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阵低沉的号角声中,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军演,正式开始。
第一个进场的是守卫南京的四十八卫。
如果四十八卫的人马全部出动,浩浩荡荡要有几十万人。
别说军演了,就是让他们从城门楼走一遍,也得用一天的时间。
因此,这四十八卫都各自出一营士兵,依次从城门楼列队走过。
在城门楼上,有一个用金色帷幔遮挡席位,席位前方悬挂一珠帘。
站在城门外的士兵,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珠帘内有人,却看不清其人的长相。
不用说,这珠帘之后,也只有大明皇帝朱元璋能坐了。
在珠帘两侧,分列几十个席位。
左边是文官,右边是武将。
其中鸿胪寺招待的外国使节,也坐在左边,跟文官们混在一起。
众多的大明藩属国中,唯有朝鲜王李成桂之子李芳远观看的最为认真。
实际上,现在的朝鲜还不能被称为朝鲜。
因为李成桂今年刚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为了坐稳王位,他必须获得周边大国的支持。
而环顾朝鲜四周,也只有大明皇朝才有称为大明的资格。
因此,他特意命儿子李芳远,带着两个国号,来询问大明皇帝的意见。
一个是和宁,李成桂老家的地名。另一个就是可以引经据典,能够扯到箕子那个年代的箕子朝鲜之名。
事实上,李成桂并不在意国号是啥,他只在乎一点,那就是大明皇帝的承认。
只要大明皇帝给他指定国号,哪怕叫大粪,他都不带有意见的。
当然,也是不敢有意见。
毕竟,朝鲜全部人口加一起,都未必有大明的军队多。
他就是老寿星吃砒霜,也不敢跟大明叫板啊。
李成桂的上书,朱元璋当即就答复了,替他选了“朝鲜”这个国号,认为这个国号有历史,有文化,好听。
因此,现在的李芳远,可是肩负这将“朝鲜”这个国号给传回去的重任的。
如果不是正好赶上大明军演,他可能前两天就离开大明回到朝鲜,向其父王公布这个好消息了。
李芳远不同于一般的王二代,他是跟着父亲一起造反起家,在朝鲜也称得上是战功赫赫。
他心中一直憋着一股劲,就是为啥朝鲜这块地方,一直要做华夏的附庸。
不管华夏这块是什么朝代,他朝鲜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