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咱大孙已然有人君之气,再压下去,可能会折了我大明的气数!(第1页)

黄子澄听到皇帝竟然亲自来了,心中也是一惊。

可在听到最后一句时,他却忽然松了口气。

自古以来凡是跟帝王沾边的东西,都是犯忌讳的事。

他刚刚还真的有点害怕,怕自己一不小心说出什么犯忌讳的话,惹得陛下不高兴。

现在有了这道口谕,终于可以畅所欲言了。

黄子澄在感念陛下隆恩之时,殊不知,这最后一条,是朱老爷子专门给秦牧加的。

因为朱元璋太知道这孙子那张破嘴了,惹急眼了,这货是真敢说!

有时候,他这个皇帝听了都心惊肉跳!

要不是怕折了秦牧的面子,他都想取消这个比试了。

“秦指挥,不知你我谁先来?”

秦牧面对黄子澄的询问,直接摆摆手道。

“还是你先来吧,我怕先讲的话,你后边就没法玩了!”

黄子澄闻言冷哼一声,随即迈步走向讲台。

小太监看到他上台,赶忙点起一炷香。

黄子澄看到线香已经点燃,也不在啰嗦,开始口若悬河的讲解起他所理解的帝王之学。

黄子澄的帝王之学,其基础是《韩非子》、《孟子》、《商君书》三本。

简单来说,就是以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为纲,辅以《商君书》中的君主集权思想,在杂糅《韩非子》中关于帝王心术,权柄制衡的道理。

这些书都不是大明科举考试的内容,朝廷虽然没明令禁止这些书,但普通读书人一般是不碰这些的。

黄子澄能将三本书融会贯通,组成一套自洽的理论,这本就是一项了不得的本事。

黄色布幔之内,朱元璋听了都频频点头,表示对黄子澄才学的认可。

尤其是涉及到《韩非子》中的君主制衡之道,朱老爷子更是听得如痴如醉。

一般人听这套理论,只会觉得很有道理,不明觉厉。

可朱元璋是皇帝,而且是草莽出身的皇帝。

听到黄子澄精心准备的“帝王之学”,不仅能听得懂,很多地方还有启发之用。

比如说朱老爷子办的胡惟庸案,在这套“帝王之学”中就有了明确的解释,是为了君主集权,更好的掌控天下。

朱老爷子听了一会儿,甚至隐隐有些后悔,这种东西不该公开讲,应该关起门来,专门给他和他大孙讲。

因为这套东西,也只有他和他大孙配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