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翊直接命人搬来桌椅,让常升在大堂上给皇帝陛下写奏疏。
至于他自己,则重新落座,斟酌着如何用词,能尽可能的替常升减罪。
他之所以对常升之事如此上心,一来是敬仰开平王常遇春的人品,二来是常家这门勋贵,算是大明朝最低调的一家,从没搞出过欺男霸女之类的丑闻。
至于第三点,这就有点玄学了,是因为眼缘。
不知道为何,他看到常升总是觉得非常顺眼,一看他满脸的忠厚,就让他想起秦老弟。
他秦老弟也是这般忠厚的人,就连身世跟常升都有点像,从小就没有长辈扶持,小小的年纪就顶门立户。
只不过他秦老弟脑子好使,夸一句“才子”都不过分。
在才华方面,就远飞常家这位国公爷能比的喽。
宋翊竭尽所能的就常升之事写了一封奏表,在奏表里他着重提到了激愤、盛怒、辱骂敬懿太子妃等关键字眼。
这也是他这个应天府尹,唯一能替常升所做的事了。
至于案件的真实性,他是不怀疑的。
人家堂堂国公爷都亲自上门自首了,还有啥值得怀疑?
如果常升真想赖账,大可以躲在家里,他应天府还敢打到国公服拿人?
就冲常升能自首这个态度,都值得他为之做这些事了!
宋翊很快就写就了一篇奏疏,当他收起笔准备吹干墨迹的时候,却看到常升一边写一边哭,写了这么久,在总共写了不到两百字。
宋翊走过去一看,也不由躲到一旁泪目去了。
常升通篇就没有为自己的罪行辩解半句,只求皇帝陛下不要革了他父亲用性命换来的爵位。
这爵位承载的不仅仅是那点俸禄,更是他常家功勋与荣耀,也是支撑他常家的立身处世的根本。
而且常升在奏疏重竭力言说其常家三弟的才华,说自己本就不配承袭爵位云云……
宋翊看罢之后,心中顿时充满了伤感,他回到座位上,在已经写好的奏疏后边有加了一段话,一段为常升求情的话。
本来他作为应天府尹,在给皇帝呈具案文书的时候,是不能带个人倾向的,那不仅犯了规矩,也会影响皇帝判断。
然而,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面对常升这样的忠厚之人,他要是不帮一把,他良心难安!
宋翊见常升终于哭哭啼啼写完奏疏,直接让人将其领进最上等的干净牢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