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文武百官自打脸的尴尬,很快就被一件事情给遮掩过去。
秦王薨了!
在大明亲王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老朱就在皇明祖训里写明了。
凡是文武百官,不管是你位列三公,还是大将军之类,只要经过藩王封地,必须前往拜见,而且要四拜!
如果有大臣外出办事,本来应该路过藩王封地,却因为不想拜见藩王而绕路的,一经发现只有一个下场。
斩!
由此可见,朱元璋为了儿子们能坐稳藩王宝座,可谓是煞费苦心。
秦王乃是天下诸藩之首,更是身兼宗正令,负责掌管宗族事物。
因此他的薨逝,必然会对朝廷产生深远影响。
朝中的文武百官,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为其上书,请求朝廷厚葬秦王,并为其定一个美谥。
朱元璋看着雪片般飞进宫里的奏疏,心里真是五味陈杂,都不知道高兴还是悲伤了。
看着大臣们的态度,这分藩戍守之制算是稳固了。
可一想到秦王生前干的那些烂事,老朱心里就是一阵腻味。
要是按照他的性子,不把他开革出家谱,已经算是给他面子了,还给他上什么美谥?
啊呸!
老朱怀着这般心思,再看向朝堂上为几个谥号争得面红耳赤的大臣时,只感到一阵说不出的讽刺意味。
这些人是真不懂,还是在不懂装懂?
秦王都死了快十天了,消息才传进京城,他们就没想想啥原因?
礼部尚书赵勉还是比较厚道的,拟定了几个中谥,不算过分美誉,也不算过分贬低。
既保全了皇家的颜面,又给了薨逝的秦王一份逝者的体面。
“陛下,臣和礼部的诸位同僚拟定了几个谥号,还请陛下定夺。”
老朱接过赵勉递过来的奏疏扫了一眼,只见上边拟定了三个谥号。
一个是“悼”,一个是“幽”。
都算不上什么好谥号,但相对来说悼,比幽还强那么一丢丢。
悼:肆行劳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幽:壅遏不通曰幽;动静乱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陨位曰幽;早孤销位曰幽;违礼乱常曰幽;暴民残义曰幽;淫德灭国曰幽
如果用“悼”这个谥号,那就是全盘否定秦王对于社稷的功绩,只是单纯的从他死得早这个角度来论证。
虽然有点丢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