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为了报复两个骗子,直接替他们写了两份奏疏。
其内容是向朝廷献出百分之九十的庙产,只留下百分之十作为道观里道士的口粮。
因此,张宇初和张三丰看到这份奏疏,两人都傻眼了。
这一刻,他们俩甚至生出把那一千张度牒还回去的心思。
因为他们要度牒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保住庙产吗?
可现在秦牧直接釜底抽薪,把他们的庙产抢光,那他们还留着度牒干嘛?
难道真拿出去卖钱?
卖钱虽然也不错,但那时最低级的策略,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两人谁也不会卖。
留着度牒发展道观经济,扩大道观影响力,这才是两人的首选。
就比如张三丰想的是吞并境内的所有道观,将他们整合成武当山分院。
张宇初也并没打算卖,他张家传承千年,子孙后代繁衍昌盛,正好用这五百张度牒,起五百家道观。
然后将张家子孙的地,全部捐给道观,从而实现免税的目的。
这种套路,有点类似于后世那些喜欢做慈善的富豪。
在古人看来,捐给寺庙和道观,这本就是一种慈善。
你人间的帝王再牛,也不能跟神灵去收税吧?
可见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后世所谓的先进经验,在华夏古代就已经是烂大街的常规操作。
历史上的武宗灭佛,也未必是真的多讨厌佛,可能只因为佛祖跟武宗抢赋税抢的太狠,这才对佛门痛下杀手。
秦牧即将要做的事,就是从佛道两家收税。
甚至他打算仿照后世的先进经验,在各大名山古刹的里,放上朝廷的功德箱!
借此来达到充盈国库的目的。
秦牧之所以盯上佛道两门,不仅仅是因为封建迷信会阻碍现代科学的发展,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大明发展工业化而进行原始积累。
历史上的毛熊,和后世的华夏,在发展国家工业化的时候,都不可避免的走上压榨农民的路线。
因此,秦牧为了不压榨大明种地的老百姓,只能把刀子对准佛道两家,以及一些豪门大户。
甚至周围的国家,也早就被他给盯上了。
只是周围的国家都太穷了,而眼下大明的海军和陆军,还不具备远征欧洲的能力。
因此,大明工业的前期,基本上只能是依靠本土财力来发展。
只有当科技树点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