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咱大明的贪官污吏,当真是杀不过来呀……(第1页)

秦牧解决了税银的问题,整个朝堂之上都显得有些振奋,就连朱元璋都激动的直转圈,借助走路来掩饰内心的激动之情。

如果能让老百姓手里有闲钱,朝廷的税收可就方便多了。

虽然朝廷的税赋没增加,但朝廷所掌握的可支配银钱,却是之前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别说秦牧解决不了,就是老朱自己都头疼的很。

那就是地方上隐匿田产之事。

自古以来,华夏的豪强劣绅,就有跟朝廷斗智斗勇的传统。

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隐匿自己的田产,将田产归到普通老百姓的头上。

为此有铁脚诡寄、活洒、死寄、悬挂掏回、寄庄等隐匿田产的手段。

其他铁脚鬼寄乃是将自家田产挂在亲戚名下,这样自家就可以少缴税,甚至不交税。

活洒就是买通甲长,在收税的时候,将自家田产挂在里甲中其他百姓身上,让他们替自己交税。

死寄则是把自家田产挂在孤寡老人身上,因为这种人是不用交税的。

悬挂掏回则是利用政府登记的漏洞,买地而不过户。

这样一来,税赋依然有土地原主人承担,买了土地的人就不用交税了。

所谓寄庄,则是将田产挂在进士、举人名下,因为进士和举人是可以享受税收优免,而且还能免除徭役。

不过,最让老朱痛恨者,乃是团局造册。

团局造册翻译过来就是士绅和官员合伙造价,在黄册登记上隐匿富人田产,已达到逃税的目的。

这种案子一般都是团伙作案,上到县衙书吏,下到里甲的甲长,以及中间的粮长等等。

有一个算一个,谁都避不开。

因为老朱在制定“黄册”的时候,就引入了层层监察的机制。

单独靠某一环,是不可能达成在黄册上造假这件事的。

就算有人做了,也会很容易的被查出。

但只有一种造假很难查,那就是“团局造册”,从上到下一烂到底的窝案。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特意下过律令,警告地方官员。

凡所在有司官吏里甲,敢有团局造册,利敛害民,或将各写道如式无差文侧故行改抹刁蹬不收者,许老人指实,连册绑缚。

害民典吏,赴京具奏,犯人处斩!

老朱之所以下达如此严厉之律令,实在是地方上弄虚作假的情况太普遍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