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藏玉:神农识参记》
楔子
洪荒之初,天地未全,阴阳相荡,五运流转无常。彼时,昆仑之东,流沙之畔,常有怪气弥漫——或为赤日炙烤下的燥火,或为黄沙裹挟的厉风,人触之,多咳逆不止,喉间如吞火炭,肌肤干裂如龟纹。百姓不知其故,只当是天谴,跪于沙丘之上,望苍昊而泣。
唯神农氏,继伏羲氏观象授时之后,怀“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之愿,携赭鞭,踏九州,欲寻草木之精,解苍天之厄。其身形魁梧,披叶为裳,双目含日月之辉,能辨草木性味,尝百草而知其功。这一日,他行至流沙之滨,见赤地千里,草木稀疏,唯有风卷沙砾,发出“呜呜”之声,如泣如诉。空气中,燥金之气与相火交织,灼得人肺腑生疼——此乃“火乘金位”之象,天地之气失序,故生疾疫。神农抚须长叹:“天地有大德曰生,草木有性情,必有一种灵根,能解此燥烈之毒。”
上卷·流沙觅真
第一回 赭鞭指处识灾异 燥邪侵体显真机
神农入流沙三月,已识得蒺藜能固表,防风可祛风,却始终未寻得解“燥火伤肺”之药。这日午后,五运属金,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沙砾被烈日烤得滚烫,蒸腾起肉眼可见的热浪。神农口干舌燥,喉间似有细沙摩擦,忍不住咳嗽起来——初时为干咳,无痰,咳声清脆如破竹;继而咳势渐急,胁肋隐隐作痛,额上渗出冷汗。
他盘膝坐于沙丘背阴处,运功调息,内视脏腑:见肺叶如被火燎过的枯叶,边缘卷曲,色呈暗红,津液亏涸如将枯之泉。“此非外感风寒,乃‘燥邪伤津,肺失濡养’也。”神农暗道,“肺属金,喜润恶燥,今燥火相煽,金气受刑,故发为咳。”
随行的童仆阿柱,年方十五,也咳得面红耳赤,捧着陶罐喝了半罐水,却仍觉喉间冒烟:“神农大人,这沙子里的风,比刀子还利,刮得人肺都要出来了!”神农摸了摸他的脉,脉象浮而细数,舌红少苔,正是“燥邪犯肺”的典型之象。他望向四周,见稀疏的骆驼刺叶片蜷缩,仙人掌外皮干硬,皆呈“失润”之态,心中更明:“天地同气,草木与人,皆受此燥邪所困,必有一种草木,能逆势而生,藏润于内。”
正思忖间,赭鞭忽然微微颤动——此鞭乃神农以昆仑赤铜混先天木精所铸,触草木可辨其性,遇灵根则异动。神农循鞭所指,望去,只见前方百丈外,一丛不起眼的植物正扎根于沙隙之中,叶片虽小,却透着翠色,与周围的枯黄格格不入。
第二回 沙隙藏翠初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