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龙涎
一、科技解密:龙涎香的维度密码
1. 鲸脂显影的生化反应
印度洋的季风裹挟着咸腥气息,粗暴地拍打着"海渊号"科考船的甲板。林夏将防护面罩往下拉了拉,橡胶材质与皮肤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她的目光死死盯着实验台上的玻璃器皿,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三个小时前,这艘隶属于国家深海探测局的科研船,在执行明代沉船打捞任务时,意外发现了一卷用鲨鱼皮严密包裹的海图残卷。此刻,这卷神秘的残卷正浸泡在从抹香鲸尸体提取的新鲜鲸脂溶液中,表面泛起诡异的油光。
"螯合反应开始了!"助手陈阳的惊呼打破了实验室令人窒息的寂静。林夏屏住呼吸,看着原本泛黄脆弱的纸页上,那些用深褐色墨迹绘制的传统航线图开始扭曲变形。墨迹中的铁离子仿佛被无形的手牵引着,在鲸脂脂肪酸的作用下发生奇妙的自组织现象。下一秒,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深褐色的墨迹脱离纸面,悬浮在半空,逐渐凝聚成一幅散发着幽蓝光芒的三维全息星图。
幽蓝的光芒中,太平洋板块的轮廓徐徐展开,每一处岛屿、每一道海沟都清晰得不可思议。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南极区域,竟浮现出《郑和航海图》中从未记载过的冰盖轮廓。那些蜿蜒的冰架、深邃的冰裂缝,在星图中闪烁着冷冽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被历史掩埋的秘密。
"快记录坐标!"林夏的声音不自觉地拔高,她抓起一旁的激光测距仪,将星图上的每个光点都纳入扫描范围。量子计算机的风扇发出急促的嗡鸣,随着数据不断输入,屏幕上的地图正在被重新绘制。当最终结果呈现在眼前时,林夏只觉得心跳几乎要冲出胸腔——经过《崇祯历书》记载的岁差参数校准后,这些坐标的定位精度竟达到了0.11海里,远超现代卫星测绘早期的误差范围。这意味着什么?难道六百年前的郑和船队,就已经掌握了如此精密的测绘技术?
"林工,显微镜下有新发现!"陈阳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他将载玻片迅速推入电子显微镜。林夏快步上前,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微生物群落让她瞳孔骤缩。那些呈杆状的嗜冷菌表面,竟附着着类似现代基因编辑工具CRISPR的标记物。当她将环境温度调至-20℃,奇迹再次发生:这些嗜冷菌开始分泌绿色荧光蛋白,在星图的空白处勾勒出一行行小字。
"这是...中文!"林夏戴上翻译目镜,古老的汉字在视网膜上自动转译成白话文:"星图非图,香阵即星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