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卷协同与终章收束
1科技协同
潭影漆魂
闽江入海口的咸雾如轻纱漫过青崖,将天地染成一片朦胧的灰蓝色。陈砚之裹紧粗布短衫,踩着潮湿的苔藓蹲下身,指尖触到那棵百年老漆树皲裂的树皮。海风卷着咸涩的水汽扑在脸上,却不及掌心传来的刺痛——粗糙的树皮如砂纸般剐蹭着皮肤,渗出细密的血珠。
"又见红了。"他低声自嘲,从腰间摸出牛角刮刀。刀刃切入树瘤的瞬间,琥珀色的汁液如泪滴般渗出,在竹筒里发出清脆的叮咚声。这种福州特有的漆树,树芯里凝结的天然硝化纤维,是整个闽地最珍贵的计时秘宝。陈砚之凝视着竹筒里渐渐凝成半透明凝胶的树液,仿佛看见无数个日夜守在漆树旁的光景。
阴阳潭的水面突然泛起涟漪,咸淡水交汇的漩涡中,漂浮的落叶被拉扯成奇异的螺旋。陈砚之立刻将竹筒收入藤箱,解下腰间浸透潭水的麻丝。水文校准法的关键就在此刻——把引线浸入阴阳潭特定区域,利用潮汐涨落的压力差,在麻丝内部形成均匀的孔隙。这需要对《崇祯历书》的潮汐表烂熟于心,更要深谙每道波纹的脾气。
"先生!倭寇的战船又在近海徘徊!"学徒阿福跌跌撞撞地跑来,草鞋沾满泥浆。陈砚之却不为所动,专注地将麻丝浸入潭水。咸水与淡水交替冲击着麻丝,他仿佛听见纤维内部孔隙扩张的细微声响。这种校准必须持续三日三夜,每一刻的潮汐变化都关乎成败。
第三日黎明,陈砚之从腰间掏出黄铜罗盘。指针在"巽"位微微震颤,与远处传来的潮声产生奇妙的共鸣。他将浸透潭水的麻丝取出,铺在青石板上晾晒。晨光穿透湿润的麻丝,在地面投下细密的阴影,宛如无数条时间刻度。
深夜的工坊里,油灯昏黄。陈砚之将漆液均匀涂在引线上,深褐色的树液很快凝固成坚韧的外壳。他手持竹尺,对着月光丈量引线长度,烛火在刻度上跳跃,映得墙上悬挂的《崇祯历书》泛着古旧的黄光。"这次要让倭寇知道,闽地的漆火,比他们的火铳更精准。"他喃喃自语,将调配好的信火装置小心翼翼地装入防潮木箱。
七天后的深夜,泉州港的海面漆黑如墨。陈砚之潜伏在福船甲板下,听着倭寇战船逼近的隆隆声。当更夫敲响三更鼓,他毫不犹豫地点燃信火装置。浸泡过阴阳潭水的引线嗤嗤燃烧,火焰沿着校准好的轨迹,如同一条赤色游龙,直扑装满火药的船舱。
"还有三刻涨潮!"了望手的喊声划破夜空。陈砚之看着信火装置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