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645(第1页)

第四章 血火真相

冰棱下的血色黎明

崇祯七年冬,宁远城头的积雪凝结成冰棱,在凛冽的北风中发出细碎的脆响。赵莽裹着缀满铁屑的披风,站在了望塔最高处,单筒望远镜的铜皮冻得发冰,却不及他掌心传来的寒意。透过镜片,二十余艘倭寇战船正破开晨雾驶来,船头飘扬的旭日旗在寒风中扭曲如毒蛇,旗面的猩红圆点在雪光映照下,宛如无数双窥视的眼睛。

更令他心惊的是主舰甲板上架着的黑铁火炮。那些炮管表面蜿蜒的散热纹路,与千羽拼死送来的沙门岛货船图纸上的改良款分毫不差——那是倭人用活人血祭炼制的"噬心炮",炮膛内刻着樱花状的符文,每发射一次都需要用新鲜血液滋养。赵莽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三年前徐承业老爷子咳血倒下的场景,与眼前的画面重叠在一起。

那时赵莽不过是个渔家少年,跟着徐承业在蓬莱港当学徒。老匠师总爱抚摸着生锈的火铳叹息:"倭寇的火器越做越邪乎,这世道要变天了。"直到某个暴雨夜,浑身是血的千羽跌进工坊,怀里死死抱着一卷浸满海水的图纸。她说在沙门岛亲眼看见倭人将囚犯锁进炮膛,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血肉化作青烟融进炮管。

"这些畜生!"赵莽将望远镜重重砸在了望台的木栏上,震落一片霜花。他望向城墙下排列整齐的红衣大炮,炮身还残留着昨夜修补的新漆,炮口却依旧泛着暗红锈迹——那是三个月前抵御鞑靼时留下的血痕。而现在,更凶残的敌人正带着妖异的武器压境。

"报——!"一名传令兵跌跌撞撞冲上来,"西城门发现可疑商船,船主自称是泉州来的茶商!"赵莽心中警铃大作,泉州商船怎会出现在宁远?除非......他猛然想起图纸上的备注:噬心炮需要配合南洋运来的硫磺火药,而倭人惯用商船掩护走私。

"立刻封锁港口!"赵莽扯下披风,露出里面精钢打造的锁子甲,"通知火炮营,将所有红衣炮转向东南!"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撕裂,却字字铿锵。转身时瞥见了望塔角落的冰棱,突然想起千羽临终前的话:"老赵,要是哪天真遇上噬心炮,记得往炮膛里塞糯米和朱砂......"

城楼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副将陈三炮提着九环大刀赶来:"赵指挥,火炮营已就位,但火药库存只够三轮齐射!"赵莽望着越来越近的倭寇舰队,主舰甲板上的武士正在往噬心炮里倾倒陶罐,暗红液体顺着炮管滴落,在结冰的甲板上蜿蜒成诡异的图腾。

"传我将令,第一轮炮击瞄准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