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752(第1页)

2技术诗学

地动弦仪:岩壁间的诗意共振

西北戈壁的烈日将砂岩烤成赤红色,老周蹲在矿洞入口,喉结动了动,吐掉嘴里的草茎。他身旁的帆布包摊开着几样古怪物件:生锈的钢弓、缠着麻线的青铜磁针,还有半卷泛黄的《天工开物》。三天前,勘探队的现代设备在这片区域集体失灵,GPS信号如断线风筝,雷达屏幕满是雪花,唯有老周坚持要用祖传的法子——地动弦仪。

“周工,这能行吗?”技术员小林攥着失灵的地质雷达,镜片后的眼睛满是怀疑。二十岁的年轻人刚从地质大学毕业,从未见过如此“原始”的勘探方式。老周没搭话,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擦拭着青铜磁针。那枚磁针历经八代人摩挲,表面的云雷纹早已模糊,却依然在烈日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老周解开军用水壶,往掌心倒了些水,仔细湿润弓弦。干燥的麻线吸饱水分,发出细微的膨胀声。“看好了。”他将钢弓横置于岩壁,把磁针用麻线悬在弦心,动作轻得像在安置新生儿。小林举起秒表的手微微发抖,记录纸上还留着前三天失败的雷达数据。

钢弓发出第一声嗡鸣时,戈壁的风突然停了。声波贴着砂岩表面游走,像春蚕啃食桑叶般细微。老周闭上眼睛,喉结随着震动频率起伏,灰白的眉毛时而蹙起时而舒展。小林盯着秒表,秒针跳动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十秒后,磁针突然剧烈震颤,在正午阳光下划出金色残影。

“有了!”老周的手指如鹰爪般扣住弓弦,“岩壁共振频率偏移,地下有东西干扰地脉磁场。”他从帆布包摸出竹制算筹,那些刻着甲骨文的筹子在掌心翻飞,碰撞声清脆如珠落玉盘。小林凑近去看,算筹末端还嵌着细小的磁石,随着老周的动作轻微摇晃。

“九十丈。”老周突然开口,算筹戛然而止,“换算成米制单位,二百七十米整。”他的声音带着沙砾感,却字字清晰。小林倒吸一口冷气,现代勘探队用卫星雷达扫描三天,得出的结论是“地下200 - 300米存在异常”,而老周仅凭一把弓、一枚磁针,竟精确到个位。

矿洞深处突然传来岩石开裂的脆响,像冬日冰层迸裂。老周脸色骤变,猛地扯断弓弦。青铜磁针还在惯性下摆动,他一把塞进小林口袋:“快撤!岩层要塌了!”话音未落,整座山体发出低沉的呻吟,洞口的砂岩簌簌掉落。众人连滚带爬逃出百米远,身后传来惊天动地的轰鸣,烟尘腾起数十米高。

尘埃落定后,新露出的岩壁断面泛着诡异的暗红。小林用地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