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763(第1页)

二、核心冲突与密码层次

《云隐汞书》

第一章 祷文残页

天正十七年孟夏,长崎湾的雾霭混着硫磺味漫进奉行所。林久治郎捏着半页焦黑的羊皮纸,指腹碾过上面蜷曲的拉丁字母。这是三天前在废矿洞岩壁上发现的,祷文末尾的花体字已经碳化,唯有首字母还算清晰——A、R、S、E、N、I、C、O。

“大人,这是切支丹的邪术!”小姓小厮举着烛台的手在发抖,火光照得岩壁上的十字刻痕忽明忽暗,“去年爆发病疫的村落在矿洞上游,定是这些异教徒用恶魔印记污染了水源!”

久治郎没说话。作为长崎奉行所的荷兰语通译,他见过太多类似的场景:葡萄牙商船带来的不仅是香料,还有被幕府视为洪水猛兽的天主教。但此刻羊皮纸上的字母排列让他想起三个月前荷兰商馆馆长送的《化学鉴原》——Arsenico,正是拉丁文“砷”的写法。他摩挲着残页边缘焦脆的毛边,忽然注意到字母“O”的尾端有个极小的缺口,像被刻意刻断的尾羽。

“备马,去云隐村。”他将残页塞进怀里,外褂下的《日葡辞典》硌着肋骨。这本蓝皮辞典是耶稣会修士范礼安送的礼物,扉页用漂亮的花体字写着“主佑长崎”,但久治郎记得,范礼安去年被幕府驱逐时,曾在递书的瞬间用拇指按住他的手腕,低声说了句“注意假名”。此刻翻开辞典,“Arsenico”的词条下,假名转写赫然是“アルセニコ”,少了关键的拨音“ン”——在长崎方言里,这个疏漏会让“砷”的读音趋近于“アルセコ”,而“セコ”正是本地山伏术语里“毒脉”的隐语。

第二章 矿洞迷踪

云隐村的梯田里,麦秆枯黄得异乎寻常。久治郎蹲下身,指尖沾起的泥土泛着青灰色——那是硫化砷特有的色泽。矿洞入口处,山伏修士正在诵经驱邪,竹符上的朱砂字滴进积水,晕开诡异的紫色。他数着洞口的七根立柱,忽然想起《日葡辞典》里夹着的半张地图,同样画着七根立柱,旁边用极小的葡萄牙语写着“圣玛利亚矿脉入口”。

“三个月前,第一个死者是挖煤的年轻人。”村长佝偻着背,烟袋锅子敲着矿洞木梁,“先是咳嗽带血,然后手脚生疮……连村里的狗闻见他的血都躲。”老人突然抓住久治郎的手腕,烟袋油蹭在他袖口,“大人,有人看见废矿洞里有洋人画十字,还有个会说唐话的女人唱怪歌!那声音啊,跟咱们山伏念咒似的,却又带着洋腔……”

废矿洞深处,积水没过靴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