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444(第1页)

冰原秘钥:跨越世纪的量子陷阱

"是耶稣会的标记!"赵莽的低吼震得防护面罩嗡嗡作响,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他死死盯着反应舱中悬浮的银色流体,那些凝结成"Cauda Diaboli"的液态金属表面,正流转着幽蓝的量子纹路。后颈的旧伤疤突然灼痛,三年前在西伯利亚磁暴塔的惨烈记忆如电流般涌来——钨钢活塞贯穿肩胛骨的剧痛、弥漫着臭氧味的量子乱流、还有装置核心处那团不断膨胀的克莱因瓶状能量体,此刻竟在南海深处的实验室里重现。

量子检测仪发出刺耳的蜂鸣,全息屏上的数据流如沸腾的岩浆疯狂跳动。星砂释放的γ射线正以136.1赫兹的频率冲击银箱夹层,这个数值与赵莽在威尼斯地下档案室发现的耶稣会密电码完全吻合。当第一缕射线触及银箱表面,原本光滑的金属突然泛起涟漪,细密的裂纹中渗出银色雾气,空气中弥漫的量子辐射味道与西伯利亚那场生死之战分毫不差。

"这不是巧合..."赵莽的喉间溢出沙哑低语。他看着银箱夹层像活物般缓缓裂开,一张泛黄的羊皮卷从中舒展,上面的阿拉伯数字坐标工整排列,墨迹中竟掺杂着与星砂相同的钌-106同位素。这些看似指向印度洋的普通航线数据,在量子显微镜下显露出惊人细节——每个数字的起笔处都刻着微型鸢尾花纹章,那是耶稣会最高机密的标记。

"立刻调取《崇祯历书》原始数据!"赵莽扯下胸前的暹罗罗盘残片,明代算筹在量子辐射中泛起诡异的微光。当他将羊皮卷上的坐标输入量子计算机,按照被篡改前的《统天历》岁差公式进行换算,全息地图上的光标突然剧烈偏移。原本标注着香料航线的印度洋海域瞬间失去意义,光标最终锁定在地图边缘一片空白区域——南极合恩角的冰原之下。

实验室的温度骤降至零下二十度,星砂释放的γ射线在空气中凝结成全息星图。赵莽的瞳孔剧烈收缩,他看见星图中二十八宿的位置全部偏移,牵牛星的位置被替换成一个不断旋转的三角矩阵。更恐怖的是,当他将威尼斯密档中的加密星图与之重叠,两个跨越四百年的星图竟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量子坐标系统。

量子通讯器突然自动启动,雪花噪点中浮现出耶稣会首脑的机械面孔。对方胸腔里的钨钢活塞与银箱释放的量子频率同步震颤:"赵教授,从郑和宝船带回星砂的那一刻起,所有文明的探索都是我们的棋子。"影像深处,南极冰层下的巨型克莱因瓶装置正在苏醒,十二座环形建筑吞吐着与星砂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