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跨纪年闭环
星轨裂隙:北宋司天监的惊世发现
北宋熙宁九年,汴京的夜雨如丝如缕,细密地敲打在司天监的琉璃瓦上。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晃,发出清越却带着几分诡异的声响。沈括裹紧身上的素色长袍,独自站在观星台上,目光透过雨幕,紧紧盯着天穹。
他手中的青铜浑天仪泛着古朴的幽光,表面刻满了二十八宿的星图,每一道纹路都经过他无数次的校准与测算。指尖抚过浑天仪的表面,忽然触到一处细微的凸起。沈括微微皱眉,将油灯凑近,仔细端详。那是一道极不显眼的暗纹,若不是他对浑天仪的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恐怕根本不会发现。
就在这时,他不经意间望向夜空,瞳孔骤然收缩。紫微垣对应的天区,竟有七颗星辰的轨迹发生了偏移,不多不少,整整三寸。这在常人眼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日日观测星象、熟知天体运行规律的沈括来说,却是惊天动地的异变。星辰的运行自有其法则,如此明显的偏移,绝非自然现象所能解释。
砚台里的墨汁突然泛起涟漪,紧接着,整碗墨汁竟缓缓悬浮而起。沈括屏住呼吸,看着墨汁在空中扭曲、变形,最终凝结成一个菱形图案。这个图案,与三日前城郊陨石坠落现场残留的银色痕迹如出一辙。当时他亲自前往查看,那银色痕迹闪烁着奇异的光泽,无论用何种方法都无法抹去,仿佛是天地间某种神秘力量留下的印记。
"来人!"沈括大声喊道,声音在寂静的司天监中回荡。很快,几名年轻的司天学生匆匆赶来。"取来近三个月的星象记录,还有陨石坠落现场的勘察报告。"沈括语气急促,眼中闪烁着兴奋与不安交织的光芒。
学生们不敢怠慢,迅速取来所需之物。沈括坐在案前,摊开一卷卷竹简和帛书,借着油灯昏黄的光,开始仔细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脸色愈发凝重。不仅是紫微垣的七颗星辰,在其他星域,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异常。这些异常单独来看,都像是偶然的偏差,但将它们与陨石坠落的时间、地点联系起来,却隐隐呈现出某种规律。
夜已深沉,雨势却丝毫未减。沈括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雨中的汴京,万家灯火在雨幕中若隐若现,一片祥和安宁。然而,他的心中却翻涌着惊涛骇浪。他深知,自己可能发现了一个足以颠覆世人认知的秘密,一个关于天地运行、关于宇宙奥秘的惊天秘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学生神色慌张地跑来:"大人,浑象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