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676(第1页)

2. 势力冲突网

寒夜缉凶

寒风如刀,割裂着釜山港的夜幕。朱载堃裹紧披风,在积雪中疾行,靴底碾碎冰层发出咯吱声响。三日前,三具面目全非的浮尸被潮水推上沙滩,脖颈处深可见骨的刀伤和刻意损毁的面容,让这起命案蒙上了诡异的阴影。而此刻,他的目的地——登州卫所仵作房内,一场特殊的会诊正在进行。

推开仵作房的木门,一股刺鼻的血腥味和药草味扑面而来。屋内烛火摇曳,戚寒江正俯身查验尸体,铜制的验尸工具在桌上泛着冷光。这位戚继光族裔的仵作手法娴熟,银针在尸体伤口处轻轻刺入,又迅速拔出,仔细观察针尖的颜色变化。

"大人,您来了。"戚寒江直起身子,眉头紧锁,"三具尸体均是一刀封喉,手法干净利落,绝非寻常歹徒所为。刀刃角度刁钻,根据伤口走向判断,凶手应为左撇子,且刀法造诣极高。"他顿了顿,从旁边的竹篮里取出一个油纸包,"更蹊跷的是,从他们指甲缝里提取到了硫磺碎屑和火绳纤维,经检验,与登州水师火绳的成分完全一致。"

朱载堃瞳孔微缩,接过油纸包仔细端详。半粒灰黄色的硫磺粉末躺在纸上,旁边是一小段烧焦的火绳,断裂处还残留着火星灼烧的痕迹。他捏起火绳,拇指摩挲着编织纹路,心中警铃大作——这火绳的编织手法,与他三日前在孔氏商队仓库暗格里见到的货物封绳如出一辙。

"可他们身着明军服饰,"崔知夏从角落里走出来,朝鲜官服的鹤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手中紧握着一本《倭汉辞典》,"但我仔细查看过,衣料虽是大明制式,盘扣却采用了朝鲜特有的双线锁边工艺,这其中定有蹊跷。"他翻开辞典,指着某一页的插图,"另外,我在尸体耳后发现了这个——三朵樱花刺青,与倭寇中对马岛宗氏的标记完全吻合。"

屋内气氛骤然凝重。朱载堃来回踱步,靴跟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明军服饰、倭人刀法、朝鲜工艺、对马岛标记,还有水师火绳......这些看似矛盾的线索,如同散落的拼图,在他脑海中逐渐拼凑出一个可怕的轮廓。

"托马斯!"朱载堃突然喊道,"你那边有什么发现?"

西洋药剂师托马斯顶着一头卷曲的金发,从阴影中走出,手中捧着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半凝固的乳白色物质——经过七次提纯的鲸油。"大人,我在尸体口腔内检测到一种特殊的熏香残留,"他推了推黄铜眼镜,"是扶桑贵族特有的沉水龙脑香。这种香料极为珍贵,寻常人根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