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647(第1页)

宣府寒夜的星火

崇祯三年,宣府的冬夜格外寒冷。呼啸的北风裹挟着雪粒,像无数细小的钢针般扎在脸上。军器局的围墙外,积雪已堆得齐膝深,巡逻的士兵裹着厚重的棉袍,跺着脚驱散寒意。然而围墙内,炉火却烧得正旺,赤红的焰舌舔舐着天际,将漫天的飞雪都染成了铁水般的颜色。

徐承业手持火钳,佝偻着背,小心翼翼地翻动坩埚中的铁水。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在火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要将这滚烫的铁水看穿。身旁的两个学徒——赵莽和陆锋,正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数据,羊皮纸上的字迹被炉火烤得微微卷曲。

"记住,"徐承业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常年咳嗽留下的沙哑,"双层铸炮的关键,在于内外层冷却的时机。早一刻则脆,晚一刻则软,稍有差池,炮管就会炸裂。"他顿了顿,火钳指向坩埚中翻涌的铁水,"就像这铁水,既要经得住烈火的淬炼,又要把握好成型的契机。"

赵莽认真地点头,手中的炭笔在羊皮纸上沙沙作响。他今年刚满十八岁,却已在军器局待了五年。从最开始的打杂学徒,到如今能协助徐承业进行火器改良,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与坚持。他记得第一次见到双层铸炮图纸时的震撼,那复杂的结构和精妙的设计,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陆锋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不时抬头望向窗外,眼神中闪过一丝焦虑。作为晋商之子,他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偏偏对火器制造产生了兴趣。但最近,他收到了家中的来信,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不安,让他难以集中精力。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不一会儿,一名传令兵浑身是雪地冲进军器局:"徐大人!加急军报!倭寇的战船出现在渤海湾,他们的火器威力惊人,发射的炮弹不仅射程更远,而且爆炸时会释放毒烟,我们的火炮根本无法抗衡!"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徐承业的手微微颤抖,火钳在坩埚边缘磕出清脆的声响。赵莽握紧了手中的炭笔,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只有陆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知道了。"徐承业深吸一口气,"你先回去复命,就说我们会尽快找出应对之法。"待传令兵离开后,老人转过身,目光在两个学徒身上来回扫视,"看来,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双层铸炮术必须尽快完善,否则......"他没有说下去,但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严重性。

夜色渐深,军器局的炉火依旧不熄。赵莽和陆锋主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